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时隔18年兵马俑二号坑再发掘 开放考古向游客直播

西安新闻 西安晚报 2015-05-01 10:01:09
[摘要]时隔18年之后,昨日上午11时许,秦始皇帝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开始第二次正式发掘。本次发掘位置在二号坑东北角,面积为200㎡。

  时隔18年之后,昨日上午11时许,秦始皇帝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开始第二次正式发掘。本次发掘位置在二号坑东北角,面积为200㎡。

  昨日,本次考古发掘领队朱思红接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这标志着经过国家批准,尘封多年的二号兵马俑坑将迎来第二次正式发掘。据了解,此次发掘工作预计持续到今年11月。

  此前完成的第一次发掘表明,二号坑是土木结构建筑,呈曲尺形,总面积约6000㎡。是一个面朝东的以战车、骑兵、弩兵、步兵混合编阵组成的大型军阵。在建筑形制、兵种阵容及陶俑的神态等方面较一、三号坑复杂得多。专家预测这里埋藏陶俑、陶马约1400余件、战车89乘、骑兵鞍马116匹,可为研究秦代军事制度、雕塑艺术等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被尊称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告诉记者:“二号坑面积虽然没有一号坑大,但这是一个大型军阵陪葬坑,随着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这里一定还会出现更多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物。”

  1976年起试掘摸清形制内涵

  1976年5月,秦俑考古队在一号兵马俑坑北侧一片树林里,发现了大面积的夯土和陶俑残片,经进一步全面探测,最终确定它是又一座兵马俑陪葬坑,即二号兵马俑陪葬坑(简称二号坑)。为进一步摸清二号坑的形制内涵,随后于1976年5月至1977年8月对二号坑进行了局部试掘。

  二号坑试掘历时一年多,试掘面积约1036平方米。通过试掘基本了解二号坑的形制、布局、构筑特点和基本内涵以及与一号坑的联系,确认了它的基本性质。试掘结果表明,二号坑也是一座地下巷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二号坑建筑的立体结构和营造方法也与一号坑相同,有地袱、立柱、枋木、棚木等基本木结构框架和细致处理的地基、地面、墙体、顶部等建筑要素。俑坑底部青砖墁铺,顶部棚木层之上覆青灰泥,青灰泥上再全面覆土。建筑空间内按设计放置好陶俑、陶马、车辆等全部随葬物,再将所有的门道用立木封堵,从而构成一座完整的地下封闭式军事营垒。

  试掘出土了224件陶俑、11乘战车、96匹陶马以及许多重要兵器,发现了大量珍贵遗迹。与一号坑内容相比,二号坑出土兵马俑种类大大增加,并且大多数兵马俑能区分其不同兵种属性。不同兵种按不同区域放置,共同组合成一个特征鲜明的曲形军阵,展示了错综复杂的军事内容。

  为什么隔18年再次发掘

  二号坑第一次正式发掘在1994年,1998年完成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为什么第二次正式发掘与第一次时隔18年呢?专家表示,这次发掘是在搜集、研究、核查二号坑相关资料尤其是试掘资料的基础上,制订了比较详细的二号坑发掘保护规划和二号坑发掘资料实施管理细则,同时还制订了二号坑发掘中一系列相关制度。期间也组织专业队伍对二号坑周界做过进一步勘测。

  按照科学有效控制整个二号坑发掘资料的原则,发掘前对整个遗址进行了全面布方。二号坑共布20米×20米探方24个。

  根据这些探方中采集到的信息,集合这些年对一号坑、三号坑的发掘和保护中积累的经验,专家们认为发掘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有把握在这次的发掘中能更好地保护珍贵的文物。因此相隔18年才正式发掘是因为前期一直在为今天的工作做积累。

  往年发掘亮点

  ■保存较完好彩绘陶俑

  1998年在二号坑局部考古清理工作中,于俑坑G18过洞首次发现了保存比较完好的彩绘陶俑,经过清理,共发现8件。

  ■跪射俑

  2004年至2007年,又在G18清理出土跪射俑7件,立姿军吏俑、立姿俑各1件。2008年,考古队又在G9清理出土2件跪射俑。

  ■绿脸俑

  1999年在秦俑二号坑发现了非常罕见的一件绿脸俑。该俑位于二号坑G18中段的北壁附近,面部施粉绿色彩绘,眼眉、瞳孔及胡须皆为黑色,眼白部分有些泛红,手为粉红色。绿脸俑的性质在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不同认识,有的认为绿脸俑与傩文化有关,有的认为是工匠偶然而为,还有人认为是秦代狙击兵,绿色作为面部的伪装色彩,不容易被敌方发现等。

编辑:实习生-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兵马俑二号坑再发掘

上一篇:时尚的才是专业的 书院门历史街区实现WiFi覆盖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