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11时许,63岁的张志合如往常一样坐在自己设在袁家村的皮影工作室开始一天的雕刻。而五一期间袁家村每天的游客量都在十万以上。
游客进进出出,被询问时他搭上几句,手中的活依旧没停下。他知道游客都是问问皮影的价格,购买者寥寥无几。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制作和皮影戏,张志合和他的家族是最后的传人,“没人愿意学了,费时费力又挣不了钱,连我儿子都不愿意。”他介绍自己的父亲从12岁开始唱皮影戏,如今90多岁高龄依旧在唱,哥哥继承了父亲的嗓音兼职在景区唱戏,自己则雕刻皮影有40多年。
除了叹息西府皮影的后继无人,张志合也无奈雕刻而成的皮影工艺品在市场上受冷,“这三天一天最多卖了400块钱,很不景气,也很少有人慕名前来学习或购买。”他说此现象已经多年,若要得到很好的保护,还需要有政府的政策扶持。
华商记者 畅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