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上海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邀请高能物理方面的中科院院士、加速器和临床放疗专家充分讨论,与会专家就选择引进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达成一致意见。
2013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成立;年底项目基建完工,总建筑面积达5.25万平方米,满足了建筑沉降、微震动、电压稳定性和工艺冷却水等严格要求。
2014年上半年,为期两年半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攻克系列技术难题,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例如将呼吸门控技术结合笔型扫描技术运用于肝癌、肺癌等胸肺部、腹部肿瘤放疗,能有效克服人体呼吸移动给治疗定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国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通过国家审批投入正式运营,也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立体定向爆破肿瘤时代。
2014年6月14日,经历了两年半时间的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后,一位71岁的前列腺癌患者成为接受质子重离子临床试验的第一位病患。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全国工程、物理、放疗临床、放射外科及卫生统计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制定并通过临床试验方案;分为放射治疗、观察随访两个阶段。
30分钟的治疗中,病灶被精确定位,分割成每片仅数毫米的薄片,碳离子抵达病灶精准爆破,计算机显示每片肿瘤薄片接受扫描放射之后由白变绿,意味着DNA基本破坏、癌细胞被杀灭。这位陈老伯高兴地说:“十年磨一剑,我是幸运人。”
2014年8月22日,突破了本次临床试验中难度最高的呼吸门控技术,首次成功应用该技术结合“笔形扫描”治疗了2例肺癌患者,治疗人次达28人次,创临床试验期间单日治疗数的最高纪录。
9月28日,最后一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完成质子射线治疗后顺利出院,意味着为期3个半月、全部35例临床试验病例的治疗工作已结束,其中头颈部10例、胸部如肺癌4例、腹盆腔部如肝癌、腹膜后肉瘤、前列腺癌21例;使用重离子射线治疗22例、质子射线治疗13例。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运行平稳,开机率达到91%。
编辑:娱乐实习生-李雯
相关热词搜索: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