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城市到旅游转型
可惜的是,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并没有在工业转型中取得实效。在毫无产业基础的城市建成一个工业城市,或许不是一个地方政府所能左右的。来自全中国的资本啸聚鄂尔多斯,他们最关心的仍然是煤炭开采带来的巨额财富。以市场的规律来看,在鄂尔多斯这片区域内,煤炭以及煤炭产业链,始终是利润最为丰厚的产业。资本聚集此处,其意图也正在于煤炭。
无论是汽车制造还是电子制造业,因为远离消费市场和零部件基地,多数名义上的制造业产品只是在这里完成了装配环节。彼时,一个来到鄂尔多斯的制造业的高管就曾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企业投资鄂尔多斯的真实用意,就是获取煤炭资源配置。在当时的市场中,获得资源就相当于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带来可观的现金流。
放之世界范围,依靠资源开发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城市,在外部驱动失血之后,必然陷入发展的低谷,很多城市因此一蹶不振,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资源诅咒”。无论是新煤城鄂尔多斯,还是老煤城大同、鸡西等城市,都没有跳脱开这个规律。
当中国经济刚刚经历了强力的投资驱动后,经济齿轮的转速渐渐慢了下来,经济调整期的到来,对能源的需求减弱了。依靠外部市场驱动的鄂尔多斯,就此遭遇了断挡失速,整个城市陷入了沉寂。仿佛是一夜之间,各种资本和人才像退潮一样不见了踪影。
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是必走的路径。围绕煤化工产业,鄂尔多斯重新规划布局了一系列产业,这也是鄂尔多斯延续工业城市梦想的关键。到目前为止,鄂尔多斯涉足了几乎所有的煤化工领域,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以及煤制天然气等项目陆续上马开工。
2015年5月份,鄂尔多斯经信委作为主推煤化工项目的职能部门,仍然在申请更多的项目立项和审批,这些项目关系到整个鄂尔多斯转型大计。
不过,仍然围绕“煤”做文章,放之于全国的经济环境之下,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煤化工产品,作为化工原料的甲醇等制品,已然处于过剩的尴尬境地。很多正在开工建设的项目,有可能建成投产之日便是亏损之日。另一方面,鄂尔多斯作为生态脆弱、干旱缺水的西部地区,面临着工业发展与环境约束的双重考验,发展煤化工首先便面临着水资源的极大约束,煤化工项目所需的环境容量已经接近饱和。
怎样为鄂尔多斯找到永续发展的动力?这是鄂尔多斯从政府和民间都在思考的问题。重新审视自身,在失去煤炭资源的依托之后,作为内陆城市的鄂尔多斯,在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仍然不具有优势,如果这是一种调整的话,那调整期必然是漫长的。
或许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旅游和休闲产业,被视作鄂尔多斯转型的路径。鄂尔多斯市旅游局局长乔明曾告诉记者,鄂尔多斯正在着力打造为休闲旅游城市,希望能够吸引来自京津地区以及周边省份的游客,来这里度假旅游和休闲。因而,鄂尔多斯体量巨大的房地产项目,通过发展养老地产、休闲地产,或许也可能加速消化。
为此,鄂尔多斯政府也动作频频,曾一度整合了50多家本土企业,盘活优质资产,向文化旅游产业进军。不过,2015年的经济持续下行,还是令人始料不及。企业整合的速度止步不前,向文化旅游业转型,显然也不能一蹴而就。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鄂尔多斯7成煤矿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