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软件来测体质这事不靠谱
如果我们不在意跑步、爬楼梯、走路数据的精确性,但下面这些功能就让人不得不小心:手机应用中可以测血压、血糖、胆固醇、体质等。事实上,这些测试准确么?
记者打开一款健康软件,输入“感冒”,其立即推荐了几十种感冒药,有凡尔灵、感冒灵颗粒、风热感冒颗粒、阿司匹林、泰诺、双黄连口服液、伤风胶囊等。点开每种药,都有它的“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介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看到这个结果,可能会发出“我到底要吃哪一种药”的感慨。解放军323医院康复医学科徐医生表示:“事实上,感冒分很多种,西医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感冒),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每种感冒需具体诊断,用药不同。如果用错药,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其他疾病。软件里推荐的很多药是处方药(如阿司匹林等)必须经过医生处方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您面色晦暗或容易出现褐斑吗?您容易有黑眼圈吗?您容易精神紧张吗……以上是一款手机软件中中医自我体质辨识的部分题目。“这其实就是健康网站上的体质自测题,有些属于医生在诊断时可能关注的问题,但大部分是普通上班族都会有的。而且很多人做这种测试的时候,自我感觉会有偏差,靠这个软件来测试体质,并不科学。医生测试病人体质,会望闻问切,还会借助专业仪器。”徐医生说。
运动软件多以有氧运动为主做太多损伤身体
对于运动一族来说,一些记录运动路径的软件的确有指导作用。健身教练程诺认为:“对于初级入门者,这些App可以增加运动的乐趣,分享的功能可以让别人一起进行监督,达到坚持的目的。以达到提高基础代谢,提升个人体质的目的。”
不过,程诺也说,这些林林总总的运动APP,主要是以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为主,训练的是小的肌肉群,如果想要锻炼大肌肉群的话,还得进行器械、杠铃、哑铃等训练。“小的有氧运动,无法刺激到深层脂肪,且消耗的多是水分。”孙教练告诉记者,有氧运动做太多对身体也有损伤。“比如会造成膝关节以及脚踝的损伤,单纯而过多的有氧运动,会造成水分大量流失,皮肤因缺水而下垂、松弛等,一旦停止运动,体重容易反弹。”他建议,夏季天气较热,最好避开室外运动,以免中暑。夏天适合的运动为游泳、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晚上散步等。“运动不能过量,最好一周运动三四次,每次1至1.5小时。”
健康运动软件监管有待完善
专业人士还表示,对一些“较真”的人来说,健康应用可能并不是件好事:今天为什么我没走够一万步?为什么我的心率这么快?胳膊上的黑痣是不是变大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再加上应用数据本身的准确性,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并不利于健康。
近日,《皮肤病学档案》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针对四款旨在帮助人们诊断皮肤病变是良性痣还是黑素瘤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实验表明,这些应用程序确定病变是黑素瘤的准确性在6.8%到98.1%之间变化。其中稍微靠谱的一个应用也只是将拍摄的皮肤照片传送到合作的诊疗室进行分析,而最坑爹的一款应用竟然是通过应用的自动算法来分析皮肤图片,试想这样一个结果值得信任吗?这种软件诊病,基本是在靠碰运气。
而一些行业类的人士也表示,这些软件基本都是一些软件公司开发,内容多来自于健康网站,并不准确。目前内地还没有卫生部门官方发布的健康应用软件,而这些随时发布和更新的健康软件,都未经卫生部门审查监管,不要轻信。
下载这些软件旨在参考
面对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健康软件,徐医生认为,这类软件可以当作参考,至少它提倡的是健康生活方式,比如跟踪你每天的运动量、你每天的饮食是否健康等。至于催眠类软件,通过音乐使人入睡,则因人而异。有些人受心理暗示,可能真有睡眠效果,有些人则可能在音乐的干扰以及强烈想入睡的心理下,更难入睡。她特别提醒,入睡时,手机别放在枕边。有些睡不着,定力又不强的人,常会不自觉拿起手机玩,影响睡眠。
专家建议:可以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中安装一些关于健康、饮食、运动类的软件应用,随时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对于诊病、开药方的软件,则不要轻信。本报记者石喻涵
编辑:白玫
上一篇:陕城镇职工养老金基数确定 个人最低月缴208.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