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社区群众的暖心人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5-06-24 10:50:53 编辑:白玫 作者:秦华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

  本报记者 秦华

  不同的时代对奉献有不同的诠释,有时它是惊天动地的伟业背后彰显的价值,有时它是危难时刻的壮举谱写的赞歌,但很多时候,它是长年累月的平凡付出与忠诚坚守。

  汪勇,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咸东社区的一名普通民警,在0.52平方公里的社区,用他九个春秋为群众服务的点点滴滴,把温暖传导给别人,把光亮照耀给他人,把艰辛留给自己,把苦难埋在心里,被群众当做可信、可交、可托付的“暖心人”。

  仲夏时节,再一次见到汪勇,这时的汪勇胸前多了两枚勋章:“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特别奖;还获得了一个沉甸甸的荣誉:首届“三秦楷模”;多了一个职务:西安市新城公安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更多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和他握了手。

  汪勇说,荣誉是动力,职务是压力,我的岗位还在咸东社区。

  “冷一个群众,就会伤了一片心”

  2005年的冬天,当兵多年的汪勇走到人生十字路口,面临转业到地方工作。当时,他曾跟随多年的首长鼓励道:“你要是块金子,走哪都会放光。”

  2006年下半年,汪勇被分配到西安市新城公安分局韩森寨派出所。所长程波问他想干什么警种?汪勇觉得破案抓逃犯干起来有劲,便说要当刑警。看着矮矮的汪勇,程波说:“这个你可能干不了,还是从社区民警做起吧。”

  所长的话虽然让汪勇感到压力,但他并无怨言。就这样,在部队享受副营职待遇的汪勇走进了咸东社区警务室,成了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

  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汪勇暗暗发誓,要把社区当战场,把群众当亲人。他说,一个民警行走在群众中间,并不孤独,他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把“失一次职,就是对事业不忠;说一句谎,就是对良知的违背;冷一个群众,就会伤了一片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牢牢守住这条底线,托起自己,托起一片民心。

  有着军人血性的汪勇刚踏入社区,有“三怕”:一怕进不了门,二怕见不了人,三怕说不上话。

  咸东社区是一个以省红旗电机厂、省安装四处等12家改制中处于停产、半停产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居民为主的综合社区,住有居民2418户7230人,加上流动暂住人口共有1.6万余人。突出表现在“四多一大”:发案多、不稳定因素多、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口多和掌控治理难度大。

  汪勇说:“要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前提是要对群众心热,群众才不会对你心冷。”他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万千百计划”。即,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他决心用脚步丈量自己与群众的远近,用脚印建起一道治安防护墙。

  很快,通过大量细致的走街入户,汪勇建立起详细规范的小区院落登记、辖区单位统计、出租户登记及重点人口、残疾人、低保户等14类台账,掌握了社区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他还在电脑上发明制作了“一键通”:即,点哪个院落,哪个院落的详细情况就出现在屏幕上,包括住户、残疾人、孤寡老人、两劳释放和吸毒重点人及门卫、消防设施位置等信息一览无遗。哪个小区外来人口多,哪个单元楼层住的谁,哪个院落无技防设施,哪个单位仅有夜间值班、白天无人看护,哪里的天然气管道小偷易攀爬,汪勇渐渐有了数。群众也通过接触,记住了这个负责的“小个子汪警官”。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社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但群众还是不满意,问题出在哪儿?汪勇百思不得其解,通过深入走访,群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辖区仍然存在一些治安不稳定因素,其中,老李就是一个。

  老李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发病就惹事,搞得小区四邻不安,人见人躲,社区公示栏里汪勇的照片也被他涂上了厚厚的泥巴。汪勇决定从老李入手,以心暖心,可是接连去了三次他都闭门不见。汪勇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老李也曾当过兵”这个接近他的突破口。第四次,他又买了水果来到老李家门前,热情地叫他李哥,亲切地称他为“老班长”,告诉他自己也是从部队回来的,就这样喊了十几分钟,老李骂骂咧咧地开了门。看到汪勇一脸微笑,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进屋后,汪勇放下水果,就开始忙活,帮老李整理家务,发现灯不亮,便找来电工,修好了电灯,灯亮的那一刻,老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此后,汪勇经常到老李家帮他干点儿啥,并为他解决了低保问题,老李病情好转,不再闹事了,小区公示栏里汪勇的照片,隔三岔五也被老李擦得干干净净。

  一直为此事放心不下的小区物业经理李京感慨道:“从进不了门,到教好了一个人,温暖一片人,汪警官就像一个暖水瓶。”

  “为民举措千条万条,落不实,就叫‘白条’”

  “都说汪警官好,好在哪儿?就是对群众的事上心、真心、实心、用心,只要答应的,不哄人,不闪人。”社区27号院的老革命马清江说到动情处热泪盈眶。

  马老今年83岁了,参加过淮海战役,自转业到地方,他说还没见过像汪勇这么为老百姓说话、办事的。他说:“我腿不行,他就把电话号码留下,有事打个电话,他就会过来帮忙。他从不说空话,自家的事忘了,群众的事咋也忘不了。”

  汪勇说:“为民举措就是有千条万条,在群众看来,如果落不实,就叫‘白条’。只有做到群众心上,落到地上,才叫群众路线。”他给自己定了“六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有疑难户政业务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生活困难必到、发案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说到就要做到。这些年来,他对社区25名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坚持每月看望一次,每逢节日为老人送粽子、包饺子、贴春联、煮元宵,对几位重度残疾、生活困难的居民,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一段,因为社会活动多,汪勇已经好几天没到晏阿姨家里去了。“光听敲门声就知道是汪警官来了……”今年75岁的肖洛书打开门说。还在卧室躺着的晏容庄,硬是在老伴的搀扶下,披着外套来到了客厅。“晏阿姨,最近工作忙没有过来看您,病情恢复得咋样了……”落座后,汪勇第一句话问的是晏容庄的病情。“好多了啊,你看我的头发越来越黑了啊……”晏容庄说。今年68岁的晏容庄,四年前得了“结缔组织病变”,需要长期休养和定期治疗,每月保守治疗费用就要1000多元,已花了5万多元。汪勇在社区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时不时就买来水果、营养品上门看望,帮助两位老人打扫卫生,干点重体力活,并将两位老人纳入重点看望之列,让两位老人深受感动。

  晏容庄说,她儿子住在西郊,女儿住在北郊,她和老伴住在东郊,非常不便。有个头疼脑热的病,就给汪勇打电话,汪勇接到电话后,药马上就买回来了,有好几次都是汪勇私人掏的钱。她和老伴常常说,求儿女还不如找汪勇。

  这些年,汪勇跑烂了8双警用皮鞋,先后走访和看望居民群众800余户、2000余人,上门慰问特困学生、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和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群体150余人,排查不稳定因素282件,化解矛盾纠纷67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300余件,成了群众离不开、靠得住的忙人。咸东社区每个居民手里都有汪勇的联系卡,汪勇的手机上储存着社区300多户居民的号码,不管是发短信,还是打手机,他再忙,必回。群众熟悉汪勇,也乐意“使唤”汪勇,无论谁家有个急事,只要一个电话,准能把他叫来。

  社区居民张宝琴的丈夫原名叫王子茂,后来改成王志茂。2011年4月,他们想把折子里的钱取出来,可是银行人说账户的名字和身份证上的对不上,钱不能取。老两口前后往银行跑了三四趟,没用。“找汪勇!”张宝琴说。汪勇来了,二话没说,马上要来户籍资料,一一比对,属实。第二天,汪勇就把办好的户口本、证明材料送到了张宝琴家。银行人一看,对的,马上兑现。完了,还问:“你家里是不是公安局有人,办得这么快?”张宝琴笑答:“有,我们公安局有亲戚。”

  “有事叫我,随叫随到。”这是汪勇给群众的承诺。如今,在咸东社区,有事叫汪勇,已成了群众的习惯。因为汪勇总在社区,从不食言。

  “平安不平安,看看群众的脸色就知道了”

  “社区民警的主要职责是保平安,平安不平安,就是要看群众晚上睡觉实不实,看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了。”这是汪勇的心里话。

  汪勇说,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光给群众办好事,不行。有了小偷,抓不着,群众看不起你;发了案子,破不了,破得慢,群众要骂你,给你甩脸子。所以说,社区稳定,治安良好,是社区民警的第一要务。

  咸东社区治安状况曾在新城区挂了名。社区处于新城、灞桥、雁塔三区交汇处,四面被城中村紧紧围裹。低廉的房租、便利的交通,使这里聚集了大量暂住人口。这里也是老工业聚集区,集中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辖区的治安环境较复杂。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年,咸东社区就连续发生80多起入室盗窃案,居民整天担惊受怕。70多岁的徐宝曾担任居委会主任。她说,以前一晚上发过8起案子,睡觉都得睁只眼。

  面对社区现状,汪勇首先从组建队伍、密织防控网入手,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平台,吸纳驻地单位领导、保卫干部和居委会主任,成立了有26人参加的治安防范联席会,每月召开会议,通报分析社区治安形势,研究布置防范工作。同时,在他的协调下,设立了29个治安值班室,组建了有173名离退休人员和党员参加的治安巡逻队、有65名小区物业保安参加的专职安防队、有150余人参加的治安信息反馈队等三支队伍,形成群防群治治安防范格局。

  为了有效预防重点时段各类案件的发生,汪勇组织安保力量加强夜间巡逻,经常主动担负后半夜的巡逻工作。汪勇对群众说,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事,大家第一个给我打电话。

  人心换人心。通过长时间和社区居民群众的接触,汪勇不但加深了和社区群众的感情,而且深层次地摸清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社区干部商量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措施,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天凌晨1点,咸宁东路东方厂北门移动营业厅内发现一个小偷,汪勇接到电话后,一边让信息员稳住,不要打草惊蛇,一边火速赶赴现场。汪勇发现嫌疑人是拿管钳作案,把营业厅的不锈钢防护窗剪开了一个仅能容一人钻进的“洞”。他没有丝毫犹豫,只身钻进漆黑一团的营业厅。手电照了半天,却没有发现人影。“出来,我是警察,你已经被包围了!”汪勇情急之下一声怒吼,躲藏在角落里的犯罪嫌疑人当场被震慑住了,乖乖地现身就擒。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杨某交代了偷盗电脑和2000元现金等6起案件。事后,居民都夸他勇敢,汪勇说:“不是我勇敢,而是有社区百姓支撑着我。”

  如今,咸东社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连续6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发案数从2009年的80多起下降到2014年的2起,今年1月到6月10日发案仅有3起。连续5年,8个小区实现了“零发案”。难怪省建八公司家属院居民张永才笑着说:“有汪警官在,我们住在社区踏实,安全。”

  “给困难群众伸出援手,就是党和政府送来了温暖”

  今年元月18日上午10点,天阴刮风寒冷。记者随汪勇走进社区居民黄金顶的家。有病卧床的黄金顶见汪勇来了,硬是要坐起来。看见床边一个蓝色磕了边的搪瓷碗上放着一双筷子,“吃了吗?”“刚吃过。”一问一答中,汪勇端起碗筷就洗了起来。那种自然真实,就像亲兄弟。

  汪勇第一次走访黄金顶家时碰到了令他心酸的一幕:刚过50岁的黄金顶,住的屋子不到10平方米,一个柜子、一张床就是全部家当。10年前黄金顶患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家徒四壁的他,一直靠低保一个人生活。日子还长,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这个问题不时萦绕在汪勇的脑海,他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帮他一把。从此,冷清的黄金顶家,有了人走动。这个人,就是汪勇。

  为了让黄金顶有家的温暖,汪勇定期上门帮他打扫卫生,遇到刮风下雨,黄金顶出行不方便,汪勇就买好饭菜送到手上。为了给孤寂的黄金顶解闷,在自己父亲得病急需用钱的情况下,汪勇却拿出600元,为黄金顶买了一台电视机。看到黄金顶家里的煤气灶坏了,他又自掏腰包买了一台新的。汪勇的一言一行让黄金顶露出了久违的微笑,逢人便说:“我无儿无女无人爱,是汪警官把我当亲人一样,我才能坚强活下来。”

  汪勇说:“公安民警在群众眼里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你给困难群众伸出援手,推他一把,拉他一把,在他们看来,就是党和政府送来了温暖。”

  辖区红旗电机厂南院小区居民杜军和弟弟,曾因故意伤害罪分别被判三年和两年徒刑,父亲被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活活气死,母亲也离家出走,兄弟俩的妻子也各自回了娘家。2010年,杜军刑满释放后,妻子不愿同他生活,加之他的婚姻只是事实婚姻,没有领取结婚证,孩子也一直没有户口,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为了给杜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家,汪勇带着杜军一连三次到其妻子娘家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看到一个社区民警,为了他们的事多次奔波,杜军的妻子最终答应回家。因为没有结婚证、准生证,两岁孩子的户口又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汪勇就开始走访邻居取证,到派出所、分局和相关领导沟通,协调解决杜军孩子户口难题。三个月后,杜军孩子的户口终于有了着落。

  为了彻底帮助杜军收心,汪勇又帮杜军向社区申报了低保。起初一见警察就有逆反心理的杜军,亲身感受到了汪勇为给他一个完整的家,比他父母亲还操心,内心有说不出的感激。

  杜军的事情刚解决完,他的弟弟又释放回家,由于没有职业、生活无着落,心里总感觉居民看不起他,心理压力很大,想破罐子破摔。汪勇发现问题后,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你不就是一个社区片警吗,管的事情也太多了吧,我自己的事情不要你管,一边儿去……”对警察有抵触情绪的杜军弟弟,对汪勇不客气地说。

  “没有人看不起你,也没有人不尊重你,人无完人,难的就是知错能改,要对自己有信心。”汪勇多次与他谈心。经过多方努力协调,帮助杜军弟弟开办了一个老年活动室,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人心换人心。在汪勇因病住院期间,杜军兄弟二人买来水果到医院看望汪勇,并主动汇报现实表现:“我们兄弟二人之所以能有今天踏实的生活,是您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只有尽不到的职,没有焐不热的心”,这句话听了让人心热,因为在汪勇看来,咸东社区,到处是他的父老乡亲,群众是他的衣食父母……

  “危难时刻冲不上,群众会把你看扁的”

  汪勇一天到晚都行走在咸东社区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你一打听,准知道他在哪儿;你要见他,一会儿就能见上。

  在汪勇看来,社区就像一个家,有家就有事。心里有这个家,啥时都放不下。

  2007年,小区接连发生盗窃案,总也找不到原因。9月的一天,业主们又闹到了小区物业经理李京的办公室。李京赶忙打电话:“赶快叫新来的社区民警汪勇!”等了好久,却迟迟不见人。保安告诉他,那个小个子警察在小区围墙那儿转悠呢。李京很恼火,正准备再打电话时,只见个头矮矮的汪勇一身泥土、满头大汗地跑来了,他操着一口湖南普通话,气喘吁吁地说:“大家别急,发案原因找到了!”

  李京这才知道,汪勇一直在琢磨发案原五六米开外的一条铁路桥之间,种着不少树,其中一棵枝繁叶茂,几根粗壮的树枝延伸到铁路桥,还有几根伸进了小区。他试着抓住树枝,双手交换着往前移,然后使劲一跳,就跳到了铁路上。顺着铁路往前走,一路发现了好几个被丢弃的皮包和身份证,终于找到了发案原因。于是,汪勇带着大家一起锯掉大树枝、加高铁丝网、架起探照灯、装上摄像头,从此以后,小区的盗窃案一下子减少了。

  说起这件事,李京至今心怀愧疚。他动情地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汪勇真是把社区当成了家,把群众当亲人。不管小事、大事、难事、急事,甚至要命的事,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冲上去。”

  2012年6月15日傍晚,社区综合市场隔壁的活动板房忽然失火。汪勇接到群众电话,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到市场。这时,大火已经把隔墙烧红了,带火的树枝不停地落在工厂屋顶上,窜起一个个火团,有人大喊:“车间有燃气瓶!”情况万分危急!汪勇跳下车子迅速冲向堆放的燃气瓶,抱起一个就往外跑,火越烧越大,他顾不了那么多,第二次冲进车间,手刚摸到燃气瓶就被烫得缩了回来,他脱下上衣裹起燃气瓶使劲往外拖。就这样一次次冲进火场,把所有燃气瓶都及时转移出来。

  紧接着,汪勇搬来梯子快速爬上屋顶,捡起一根长树枝,用力将火团旁的电线拨开,举起灭火器喷射。大火越烧越旺,火焰扑面而来,火烫火烫。汪勇眯着眼睛,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屋顶上,突然,他的脚下一陷,牛毛毡踩穿了,一只脚卡在了破洞里。火焰又一次随风袭来,他用力把脚拔出来,翻滚到一侧,爬起来继续灭火。被大火炙烤的墙开始摇晃,汪勇顾不上自身安危,大声呼喊:“快跑!墙要塌了!”话音刚落,轰的一声,墙就塌了,一个跑得慢的群众,还被飞起的砖块砸中了脚。

  大火终于扑灭了,汪勇从屋顶爬下来,人都变了样:衣服烧焦了,膝盖磨烂了,双手被钢丝勒出了血,头上、脸上、鼻子上沾满了黑絮。在现场的工厂老板看着自己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完好无损,紧紧抓住汪勇的手,颤抖着说:“汪警官,你不能为了我,不要命啊……”汪勇却说:“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危难时刻冲不上,群众会把你看扁的!”

  “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

  在社区九年,汪勇的人脉也广了,认识的熟人也多了,找他办事的人也不少。但不管是熟人、友人、亲人找他,他都照章办事,绝不从中为自己捞点什么。他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

  新城公安分局政委杜创建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10年3月的一天晚上,正在值班的杜创建到派出所检查工作,突然接到分局指挥中心报告:韩森寨派出所一名民警出警时被打伤了,嫌疑人已被带回所里。他赶忙调转车头,赶往韩森寨派出所。

  一到所里,杜创建就查看留置室,打人的男子身高足有一米八,膀大腰圆,浑身酒气,叫嚷着:“从东到西,方圆十里,谁能把我怎么样?”从留置室出来,刚刚到任的杜创建第一次见到了汪勇,个子不高,又黑又瘦,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民警,竟然能拿下这个大块头。他拍了一下汪勇说:“让你受委屈了”,汪勇憨憨一笑说:“没事,都是为了工作。”

  事后,有人四处活动,帮助这名打人男子求情,甚至有人直接找到汪勇,把一沓钱放到桌子上,请求放人。汪勇说:“别想拿钱买通我,如果放了他,我就对不起这身警服!”

  多年来,看到汪勇家实在困难,妻子的姨父平日里对他家帮衬很多。汪勇的儿子一岁多时生病住院,需要交500元押金,当时汪勇拿不出那么多,还是姨父帮忙交上了这笔钱。汪勇当了副所长后,姨父想在汪勇的辖区找个门面做生意,求汪勇帮忙关照,却被他一口回绝了。姨父非常生气,说:“想不到这个外甥女婿这么不通人情,亏我平时对他那么好,以后再也不和他来往了!”姨父的绝情话传到汪勇耳朵里,汪勇心里也挺难受,跟妻子商量说:“我也很为难,按理说姨父这个忙我们应该帮,他对咱家这么关作了。”妻子安慰汪勇说:果去给姨父赔礼道歉,取得了姨父的谅解。

  汪勇转业到公安系统已经多年了,一家三口和他的老母亲长期租住在一间只有35平方米的简易楼房内。记者清晰记得一年前到汪勇家里看到的情景:本来就不宽敞的房间被隔成两半,夫妻俩住半间,奶奶和孙子住另半间。一张架子床,15岁的儿子睡上铺,70岁的老母亲睡下铺。家里仅有的几件柜子、饭桌和儿子学习用的桌子,都是每件50元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汪勇先后有三次买房的机会,前两次因为凑不够首付款没买成。第三次,辖区一家单位盖职工家属楼,愿以内部职工价格帮助汪勇解决住房问题,却被他婉言谢绝了。有人对汪勇说:“你现在还租着房,这个房就是不买,转手倒给别人,也能赚个一、二十万,这么好的机会为啥不要?”汪勇说:“这房子是为职工盖的,我又不是职工,要了这个房,就是侵占了职工的利益,我坚决不能要!”

  “不能因为清贫就堕落,清贫反让我活得踏实”

  汪勇成为先进典型后,组织对他的家庭生活投入了深切的关注,去年10月,给他调剂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汪勇很感动。他说,每当回到新家,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但每当走进像黄金顶这样至今还住在10平方米、没有暖气的困难群众家中,步子还是沉沉的。啥时候,社区里的困难群众都能住进有厅、有室、有卫生间、有暖气的居室,该多好啊!

  其实,有了大一点的住房,并不意味着汪勇就富裕了。他还在贫困线上。

  汪勇今年已四十四岁了,上有老、下有小。父亲五年前查出尿毒症,左肾坏死要住院治疗,每天四五千块钱的医药费让他愁眉不展,如果换肾治疗,保守也要20多万元。知道儿子经济不行,一个月收入也就不到5000元,老人不想拖垮儿子,竟然从医院偷跑了。汪勇找到父亲,父亲坚决不从,“今天,你就是用铐子铐,我也不住院。”一分钱真的能难倒英雄汉。那一刻,父子俩相对而泣,泪流满面。就这样,老人住院两次,就花去了汪勇8万元转业安家费的近一半。为了给父亲治病,汪勇一直攒着这笔钱不敢乱花,更别说按揭贷款买房了。他家弟兄四个,他排行第二,算是唯一走出大山吃“皇粮”的,他的弟兄时不时还要靠他来接济。

  1999年,汪勇的母亲为了照顾才1岁的孙子,从农村来到部队和他们一起生活。从2008年开始,汪勇的母亲看到儿子工作艰辛,家里生活拮据,就背着汪勇到临潼当了一名保洁员,每月的工资420元,汪勇得知母亲的这一举动后,好多个晚上彻夜难眠,有时候不禁潸然泪下,暗地里伤心。

  有天晚上,母亲问汪勇:“妈去当一名保洁员,你不嫌给你丢脸吧?”听了母亲的话后,汪勇急忙打来洗脚水,双手搓着母亲的脚说:“您为了我的工作和这个家,够辛苦的了,我怎么会嫌您给我丢脸呢……”

  “咱农家出来的孩子,不要给单位和老家丢脸,要在岗位上干出名堂来,也好让妈骄傲一回,做事要对得起这身警服,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妈妈只要有口稀饭喝,也要把你的工作挺到底……”汪勇的母亲说。

  就这样,汪勇的母亲多年来一直在外干清洁工,直到去年有一次扫完地回家途中迷路,差点走失,他才让老人彻底不干了。

  为了照料患病的公公,妻子王银萍来回奔波于湖南和西安,两头照顾亲人。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的妻子也在酒店找了一份保洁工作,月收入1300元。

  就是这样的贫困家境,汪勇却从来不说,也不给组织添麻烦,硬是一个人扛着。熟知他家境的战友,不解地问汪勇:“你干了小半辈子,连套房都买不起,还这样一天到晚‘泡’在社区,不知你是咋想的?”汪勇淡淡一笑说:“不能因为清贫就堕落,不能因为清贫就消沉,这种清贫反让我活得踏实。”

  汪勇就是这样一个实在的人。说假话,他脸红;不干事,他心慌;做不好,他自责。尽管清贫,他有权不恃,有利不沾。他眼里有群众,心里装群众,一切为群众,用满腔的爱温暖着社区的父老乡亲……

相关热词搜索:汪勇 社区现状 社区民警 社区警务室 社区治安防范 社区党建 社区干部 社区管理 杜军 一键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