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陕北最大汉墓群现状 野外文物保护遇三大难题

社会新闻 人民网 2015-06-25 10:50:00
[摘要]因规划、资金等问题,王陵墓地保护工程曾一度停滞不前,更令保护人员担忧的是,墓地因名声在外还长期遭到盗墓贼的觊觎。

  野外文物保护遇三大难题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局了解到,安徽省现有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有25000余处,其中省保单位有708处。目前,保护工作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地理环境限制、人力资源不足以及维护经费紧张。

  “野外文物不像是馆藏文物,它们先天位置一般比较偏僻、零散,地理环境复杂,在文物保护中难度最大。”安徽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杨益峰说,为了保护野外文物,文物所在地要聘请看护员作日常巡视、管护,但有的地方执行的也不很到位。

  在维修保护经费方面,杨益峰介绍说,省财政去年给省保单位维修保护专项资金约2300万元,今年提到3300万元左右。安徽省采取项目库管理方式,要求各地按轻重缓急申报维护项目。申报分为重点维修、日常维护、规划方案编制三种。

  “每年大概有一两百处省保单位申报重点项目维修,会批20到30处,每处给予50到100万的经费支持。光这项支出,就花去2000多万元。剩下的钱平摊到其他方面,有的地方连做方案的钱都不够。”杨益峰说,至于市县级文保单位的维护经费情况更不乐观,大部分地区都没按要求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探索民间参与文保之路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是呼声很高的文物保护路径。

  “野外文物选址有其历史和文化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发动当地民间力量,既能对文物进行及时保护、修复,也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说。

  但是如何搭建民间力量参与渠道,还需要不断摸索。杨益峰认为,文保单位有的属于国有,按照法律规定是不允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但企业投入钱,肯定是希望有利益回报,这就涉及到如何处理好文物管理和企业经营关系,如何开展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如何防止经营活动改变文物所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为这一路径提供了参考。据了解,黄山山村的古建筑历经时代变迁,毁坏严重。对此,黄山市出台了古村落保护利用、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和调整办理程序等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个支持该工程的系统措施,探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结合”保护古民居。

  “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文物保护队伍之中,但这要基于保护好文物、妥善利用好文物的基础之上。”杨益峰说,文物管理部门正在探索这一课题,同时还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强保护员队伍建设,并争取财政支持,给予文保单位更好的经费保障。

编辑:乔山

相关热词搜索: 陕北最大汉墓群现状

上一篇:男子讲涉毒经历:曾幻觉从秦皇岛狂奔到北戴河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