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终南山下一个小村庄的生态路线图

关注 西安晚报 作者:赵辉 王健 2015-06-29 14:28:34
[摘要]山下的各个村落都通了电,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58岁的村民彭文军告诉记者,2013年他们一家三口从山里搬了下来,在村上给选的新址上盖了新房,面积近150平方米,当时给补偿了10万元。在张杰的心里早已做好了对未来的规划,那就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用生态保护来反哺村民。

\

  马岔峪村里的树木得到保护,茁壮成长。

\

  马岔峪里溪流潺潺

\

  搬迁的村民们住进新盖的小楼,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

  山下的各个村落都通了电,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

  两位村干部商讨如何保护村落周边的生态环境

\

  山里通了电、修了路,村民党安安虽然独自住在老村子里但一点也不觉得寂寞。

\

  搬迁的村民们在山下盖起了新房

\

  遗留在村里的老房子向人诉说着山里的故事

\

  通往马岔峪村的道路两侧种植了许多景观树

  位于秦岭北麓的马岔峪村,是终南山下一个不起眼小村子。近年来,这个村子的200多口人陆续搬出大山,老村子和峪口被整体保护了起来,乱砍滥伐没了,开荒种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种树。村民们用智慧和汗水,在这里进行着一场保护大秦岭的生态实践。

  靠山吃山 没能让乡亲们富起来

  马岔峪村位于周至县楼观台西侧不远处的峪口里,从环山路向山里行进,开车大概要20分钟,就能到达村子的中心地带,村民的老房子都散落于河道两侧的山梁上,或远或近,星罗棋布。

  村主任汪关保说,村里有84户219口人,虽然最远的农户离环山路也就不到10公里的路程,但在进村公路没有修成之前,因为路不好,村民们进出村子都要步行,下山磨麦子需要走一天的时间,来回都要背着。

  那时候,一年到头种的庄稼没啥收成,即使年景好了,也扛不住野猪祸害。村民的日子不好过,很多人甚至娶不上媳妇。都说靠山吃山,但就是靠着这么好的一座山,乡亲们没能富起来。人越穷,向大山索取越多,这里树少了,地贫了,人穷了,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移民搬迁 让村民日子好起来

  2015年6月25日,经历了几天阴雨之后的西安蓝天碧水,彩云飘动,雨后的大秦岭也显得格外优雅而又令人沉醉。

  在终南山下的周一新村,48户搬迁居民在自家的新院落忙忙碌碌,门前的村道正在硬化,抱孩子的妇女,唠家常的邻里,休闲的老人,小村庄和谐而宁静。

  58岁的村民彭文军告诉记者,2013年他们一家三口从山里搬了下来,在村上给选的新址上盖了新房,面积近150平方米,当时给补偿了10万元。现在,生活方便了许多,打工、上学、出门、看病,干啥都便利。最重要的是,他在山上老宅的房前屋后种的核桃、板栗等杂果树木,经过改良,品种好了、产量高了,不仅绿了山,每年还会为家里增加近万元的收入。

  39岁的村民周小龙说,今年他在原来一层楼的基础上,加盖了第二层。空闲的时候,他会去山上的地里转转,照料好自己的果树、庄稼和药材,也会帮着村上巡山、捡垃圾,挣些零用钱。留在大山中的老村子未来会怎样,他充满了期盼和憧憬。

  美好梦想 要让山变绿人变富

  6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秦岭北麓的马岔峪村。山梁上一户户老房子已经空了,门前的杂草也长了很高。村党支部书记张杰告诉记者,目前84户村民已经有70户搬出了山,剩下的困难群众,村子正在想办法帮着协调解决。

  经过努力,通往山外的7.5公里山路终于在去年年底修通了。路修好了,进山人也就多了,有山有水的环境让许多人羡慕不已,有人曾提出高价租赁山中村民的空房,想重新装修在这居住,但都被婉拒了。

  “让村民搬出大山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秦岭的山山水水,如果为了一点眼前的小利再让人住进来,还会产生垃圾,再次破坏植被,这种事坚决不能做。”张杰说,当初劝说村民搬迁的时候有许多人不理解,现在大家搬出去了,很多人都想明白了。让大家搬出去不是目的,让乡亲们富起来还能把大山保护起来才是梦想。

  张杰15岁外出打工,20年后才回到村里,童年的记忆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泉水、蔚蓝的天空、勤劳的乡亲……于是他就想改变家乡的面貌,帮助乡亲们脱贫。这么多年在外面走走看看,眼界开阔了,想法也就多了。

  在张杰的心里早已做好了对未来的规划,那就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用生态保护来反哺村民。现在,村子和一家企业合作,计划在老屋的旧址上搞精品农家乐,在原有的山地间搞生态养殖,在闲置的空地搞绿色种植,这些生态项目会在1至2年内相继启动实施。

  他举例说,搞生态旅游,可以让游客在山口改乘电瓶车,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静谧的山谷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养殖也要做好长远规划,乡亲们养出来的猪、鸡,一定要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不光要让乡亲们挣到钱,还要把这些好产品卖出去,让乡亲们致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的绿色无公害产品,让天更蓝、林更绿、生态更好,实现多赢。

  “将来我们村子的人肯定都会有事儿做,我们还要外聘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张杰说,到了那个时候,保护好了秦岭小山村的原生态,搬出去的村民们还可以重新回来,像城里人一样朝九晚五地工作,做大山、土地和森林的主人,“农民也要换一种活法儿了”。 文/记者赵辉 图/记者王健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 生态实践 村民 生态养殖 生态旅游 路线图 终南山 生态保护 马岔峪村 老房子 种植

上一篇:新华社评论员:胸怀大局开新局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