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祭奠陕军英魂 陕西107县市水土聚中条山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5-07-07 05:32:55 编辑:雷晓娟 作者:任娇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故乡水土”取自陕西107县区市

  1938年~1941年,陕军将士在中条山顽强奋战3年,钳制10余万日军进攻势头,确保陕西及整个大西北的安全。战争夺去了2万余陕西子弟的生命,他们长眠在了战斗过的地方——中条山。

  为纪念这段尘封的历史,缅怀为国捐躯的陕军将士,华商报记者历时一月有余,跨越数万公里,采集到陕西省10地市107县(区、市)抗战遗迹地的水和土,在今日浇灌白皮松“秦魂”,以此表达对抗日将士的缅怀和哀思。从4月下旬开始,华商报记者兵分数路,奔赴各县(区、市)有代表性的抗战遗迹和最具当地文化底蕴之地取水取土。为了表达敬重之情,有的地方还举行了正式的取水取土仪式。

  有着“国统区小抗大”、“抗日干部摇篮”美誉的凤翔县竞存小学,抗战期间先后收纳东北流亡子弟5000余人,培养出抗日干部及骨干上千人。现在,不大的校园里,仍能够感受到当年浓浓的革命文化气息。5月初,华商报宝鸡记者站记者一行走访了竞存小学,并在这里举行了取土仪式。除了竞存小学,宝鸡记者站记者还先后走访了宝鸡全市3区9县的23处代表性地点,并进行了相应的取水、取土活动。

  历时一周,华商报咸阳站记者走遍了咸阳13个区县以及杨陵区,并开展取水取土活动,总里程达上千公里,最远到达陕甘边界——旬邑马栏革命老区。

  记者在泾阳县云阳镇一块菜地提取了一瓶土——这里曾是八路军诞生之地,现在成了闻名省内外的蔬菜大镇,到处都能看到蔬菜大棚。1937年8月底,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榆林12个县区面积很大,一圈取水取土下来跑了近千公里。其中,府谷县的哈镇,也称哈拉寨,曾是抗战名将马占山抵抗日寇的大本营。华商报榆林记者站在哈镇的忠烈祠里取了土,并在距离忠烈祠不远的哈拉河里取了水,这条清澈的小河见证了半个多世纪前华夏儿女保卫祖国的伟绩。华商报延安记者站记者从延安出发,分别去洛川县国家黄土地质公园、宜川县壶口瀑布、黄龙县瓦子街烈士陵、黄陵县黄帝陵、甘泉县劳山森林公园等地取了水土,最后一站到代表延安形象的宝塔山取土,到延河取水。花费两天时间,赶了近2000公里的路程,延安13个区县的水土样本全部收集到位。

  华商报记者 张志花 陈文强陈冰陈雪马新斌

  自筹资金创办中条山纪念馆,馆长杨金玉只想为抗日将士做些事

  “不管现在还是以后,会一直供人免费参观”

  中条山纪念馆馆长杨金玉今年56岁,是山西垣曲县一名退休工人,热爱抗战历史的他创办的纪念馆在2014年9月3日建成,是山西省第一个民办抗战纪念馆,“不管现在还是以后,会一直供人免费参观”。

  自筹280多万元办纪念馆

  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占地4200平方米,纪念馆面积1200平方米,由展室、纪念亭碑和烈士陵园三部分组成。集中反映了自1938年3月至1945年8月在晋南大地、黄河之畔,中条山地区抗战英勇事迹。通过14个展室系统回顾了八路军和当地百姓抗日的故事。

  杨金玉介绍,“建馆共花费280多万,由于资金都是自筹,目前还有110多万‘外债’。运营费用主要靠我和爱人的退休收入,还有在天盘山景区的一些营业收入,剩下的都靠亲友帮助和支持。”

  已免费接待参观者2.4万人

  目前,纪念馆已免费接待参观者2.4万人,很多当年在中条山抗战过将士的后人慕名前来。杨金玉介绍,目前已有63位将士后代来访。

  “我父亲曾在高桂滋将军创办于陕西定边的难民学校学习过,之后就参军了。”杨金玉说,“更何况我们还生在中条山这个地方,那么多将士埋骨这里,我应该为他们做一些事,至少让他们的后人来到中条山可以找到父辈曾战斗过的地方,可以祭拜寄托哀思。”

  杨金玉说:“我在垣曲县第一造纸厂退休后,就一直热衷红色收藏,一次偶然的机会,观看了反映中条山战役的电影《咆哮无声》,看到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日将士,我就萌发了创办中条山抗战纪念馆的念头。”那之后,杨金玉走访老兵,收集资料、图片和实物1100多件,还曾多次到陕西宝鸡、定边、富县、渭南、咸阳、韩城等地寻访。

  “在走访过程中还遇到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在运城稷山太阳镇一位老人,曾是太岳军区57团的战士,在中条山战斗过,得知我要做中条山纪念馆,专门拿了500元,还带了自己曾在部队用过的茶缸来送给我。”杨金玉说,“我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珍惜现在。” 华商报记者 任娇


相关热词搜索: 山西中条山 1941年 两狼山 冯钦哉 将士 取水 秦魂 取土 遗迹 白皮松 百姓民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