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被骗?
学会远离从众心理 拒绝高息诱惑
“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养殖开矿或者是景观创投,还本付息、高息是他们的主要迷惑手段,”侯平顺说,非法集资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有一个看似华丽的外表和包装,其实风险自交钱那刻起就存在了,无法掌控。
侯平顺说,这就提醒市民不要被眼前短暂的利益所迷惑,要有防范意识。拒绝高息诱惑,投资者一定要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和防范犯罪意识,避免赌博式投资心理和从众心理,拒绝高息诱惑,不要奢望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奇迹。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卿荣波 采写
西安非法集资演变
从2004年11月24日我市公安机关查处第一起非法集资类案件“陕西金鼎钻石投资交易有限公司朱柏扬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至今,西安警方共立案侦查非法集资类案件96起,涉及受害群众128673人。
侯平顺说,根据办理案件的过程看,西安市非法集资类案件的查处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4年至2006年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查处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类案件。当时社会上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打着投资理财、销售旺铺、养殖种植等名义,高额雇请中介人员深入社区、公园散发传单,非法融资,从事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活动。
2007年至2010年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西安市一些非上市的股份制公司,打着股东转让股权的名义,通过本地或外地的一些中介公司,向社会公众非法转让股权或销售所谓的“原始股”。这些公司大多通过网站,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谎称公司业绩优良,股票不久将在境外上市,上市后会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诱骗投资群众。
2010年至今
第三阶段 主要是创业投资公司、投资担保公司、民办院校非法集资案件。西安市一些不法企业和民办院校,打着创业投资、代理理财、证券咨询、投资办学等名义,骗取群众钱财。有些非法集资的公司,门口有专人把守,除中老年群众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募集资金 终审裁定 非法占有 无期 非法集资 借款协议 集资诈骗罪 判处被告人 办学 刑事案件
上一篇:西安儿童医院一3月大女婴胆道闭锁 父母争给孩子捐肝 下一篇:23岁四川女孩被骗西安进传销"干爹"获刑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