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王二妮:寻找民族音乐之根

关注 陕西日报 作者:杨小玲 2015-07-14 11:42:01
[摘要]黄土地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7月5日至10日,王二妮与《走进黄土地》文化采风团一同来到陕西采风,寻找陕北民间艺人、民间歌手,发掘西部原生态的音乐,共同寻找民族音乐之根。

  黄土地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7月5日至10日,王二妮与《走进黄土地》文化采风团一同来到陕西采风,寻找陕北民间艺人、民间歌手,发掘西部原生态的音乐,共同寻找民族音乐之根。
  艺术家们期望与嘱托
  7月5日至7日,王二妮与《走进黄土地》采风团先后拜访了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画家刘文西。三位艺术家对王二妮给予了高度评价与厚望。赵季平赠言:“我们二妮有星像”;贾平凹题词:“陕北出了个王二妮”;刘文西寄望二妮“歌唱黄土地的老百姓”。王二妮表示,一定好好努力,唱好陕北民歌,不辜负老师们的殷殷期望。
  王二妮的“梁家河”情怀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梁家河村沟壑纵横、墚峁交织,一排排土窑依山而建。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挥洒了七年青春的第二故乡。7月8日,王二妮与《走进黄土地》文化采风团走进梁家河,梁家河的村民将二妮团团围住,并与二妮共同演唱了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二妮虽然离开了陕北,到北京追求自己的艺术人生,但是她的根也是在陕北,她的心也留在了陕北,即使她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光彩夺目,但她始终没忘记陕北高原这个舞台,没有忘记为陕北老乡而唱,为人民群众而唱的初衷。
  聆听陕北说书
  7月9日,王二妮与《走进黄土地》文化采风团一行走进绥德,探访大山深处的民间曲艺形式和民间艺人。
  陕北说书最鲜明的特点是“手持三弦、腿打快板、自弹自唱”,它吸收了民歌小调、眉户、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堪称陕北“RAP”。
  叮咚的三弦声和清脆的快板声,环绕在山梁间。循声而去,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坐满、站满了村民,一位身穿白衣的青年,正坐在窑洞前说书。王二妮一行人走进院子,拉上凳子坐下来,和村民一起观看表演。说书人手、腿、口齐动,悦耳的音乐声响起来,沙哑又极富磁性的声音溢满整个院子,飘荡在黄土高原上。说书的内容,不仅有三皇五帝、历史典故、风土民俗,也有当代的轶事、新闻。王二妮边听边记,从小在陕北长大的她,对这种艺术形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探访《三十里铺》发源地
  二妮一行人来到三十里铺,这里的窑洞层次错落,是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发源地。一位端着饭碗的老人,沿着羊肠小道从塬上走下来,边走边哼哼着曲儿。听说二妮正在找《三十里铺》原型三哥哥、四妹妹家的住址,老人把二妮等人引到四妹妹家的窑洞前。两位陕北老乡和二妮在窑洞前,一起唱起了这首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陕北情歌,随后,二妮又踏歌而行,闻歌止步,在山间田畴,探访多位民间歌者,与他们畅聊并学唱陕北民歌,一路走来,满载而归。
  感受陕北唢呐
  唢呐堪称“陕北一绝”,陕北唢呐杆长碗大,粗犷悍实,热情奔放,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层叠的山峦在陕北高原上渐次排开,阳光下黄土地厚实、雄浑。数十个光着膀子的陕北汉子头扎白羊肚毛巾,或将唢呐冲天吹奏,或持锣,或敲鼓,一时间锣鼓喧天,如火如荼。二妮一行人置身于如此震撼、原生态的环境和器乐声中,深深被吸引住了。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歌传承、民族艺术的传承任重道远,而《走进黄土地》文化采风团一行,这支由国内著名音乐人、重量级媒体和文化名人组成的制作团队,历时5天,驱车数千公里,辗转西安、宝鸡、延安、绥德等地,只为探寻传承最打动人心的民族艺术,虽然舟车劳顿、翻山越岭、一路辛劳,但他们乐在其中……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 王二妮 民族音乐 走进黄土地 梁家河 采风团 陕北民歌 三十里铺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说书 rap

上一篇: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淅川:一渠碧水北上责任重于泰山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