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负责人7月22日证实,缅甸北部密支那的一家法庭当天以非法砍伐木材的罪名,判处150名中国籍伐木工20年有期徒刑,另有两名未成年人被判10年有期徒刑,还有一名藏毒者被判35年刑期。据悉,这些中国伐木工人是被不法分子骗入缅甸从事非法伐木作业的。中国驻缅甸使馆当天已派人专程前往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与当地法庭核实相关情况,并为中国伐木工提供领保服务。
今年1月,这些中国籍伐木工在克钦邦一些地区被缅甸军方抓获,缅甸警方以违反公共财产保护法为由对他们提起诉讼。据缅甸法律界人士介绍,现在的判决属一审判决,被判者如对判罚不服,还可向省级法院提出上诉。
综合新华社7月22日电、《京华时报》
态度
网传150名中国人被判无期
22日下午,凤凰卫视等报道,缅甸法庭判处153名中国工人终身监禁。
报道称,缅北中国伐木工一案在缅甸终审宣判,密支那县法院根据公共财产保护法判罚涉案人员最高刑罚:终身监禁。
报道援引案件辩护律师吴Hkin茂的话称,“7月22日,法官进行了宣判,涉案人员155人,其中有两人尚未成年,只有17岁,因而判罚10年监禁,其余153人均被判处终身监禁。”报道称,密支那县法院表示,155人均根据公告财产保护法判处最高刑罚,因两人尚未成年,所以判处10年监禁,其余153人终身监禁,如对判罚不服,可向省级法院进行上诉。
报道还称,这些伐木工起初被警方以国民财产保护法6(1)条例起诉指控,后更改以公共财产保护法起诉指控,经过警方长时间调查取证及法院审理,最终法院判决有罪,并以影响恶劣为由判处了最高刑罚。
伐木工于今年1月被缅军抓获
缅甸方面称,这些伐木工人于今年1月2日至11日期间在缅甸歪莫、瓦晓、曼温等北部地区通过空中侦察被缅甸政府军逮捕。
据《京华时报》报道,被捕时,政府军还扣押了767辆车辆及工程机械,还在伐木营地搜出毒品及人民币。
伐木工人因违反移民法、林业法和禁毒法而面临长期监禁。
缅甸中文网报道称,缅北中国伐木工一案在6月份进行二审时,涉案人员纷纷否认罪行,表示自己不是盗伐木者,只是来旅游游玩,部分则称自己是来香蕉园上班。法院裁定重新调查取证,择日再审。
而原定于7月17日的宣判由于涉案人员过多且为外籍人员,核对名称便花费大量时间,超出法庭预估。法院决定将宣判日推迟至22日,且将涉案人员分为两个部分两个案件进行审理,85人分属一个案件,剩余70人为一个案件。
中国伐木工处境堪怜且判刑过重
7月22日,中国驻缅甸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负责人表示,已经注意到当天有关媒体报道称“缅甸法庭一次性判处153名中国伐木工终身监禁”,正加紧核实有关情况。
中国驻缅甸使馆称,目前暂未收到缅甸政府官方通报,“鉴于此事重大,我馆22日中午已经派领保官员专程飞往密支那与当地法庭当面核实有关情况。”
目前,据中方了解,缅甸法庭所判并不是“终身监禁”,而是有限的刑期,150人得刑20年,2名未成年人被各判10年,1名藏毒者得刑35年。但有关情况,还需进一步核实。该负责人表示:“这些中国伐木工人,被中国和缅甸的不法分子蒙骗贸然进入缅甸从事违法的伐木作业,现在身陷囹圄,处境堪怜。我们认为即便判20年都属于量刑过重。目前,我馆已经向缅方提出严正交涉。”
延伸阅读
缅北对木材的管理“主要是收钱”
“有危险的地方就有机会,谁都想去挣点钱”,刘威(化名)如此概括自己到缅甸伐木的原因。地方武装授权,让缅北伐木在缅甸政府的反对声中亦能成行。双方的管控拉锯,让外来伐木人在获得财富之时,亦面临诸多未知风险。
地方势力授权
今年是刘威赴缅伐木的第25个年头。
他在缅甸做的第一笔生意,是在1990年与克钦邦第一特区主席、克钦新民主军司令泽孔丁英签的协议。
刘威本是重庆人,1989年前,他在重庆的一家物资公司负责木材生意,经常到云南出差买木材。这一年,20岁出头的刘威听说有人到缅甸包山伐木比较赚钱,就跟家人商量,准备包山伐木。
当时克钦邦的生活物资、日用百货主要从中国进口,他通过采购物资的克钦人联系上了泽孔丁英。1990年,刘威在滇滩口岸与泽孔丁英签订协议,商定刘威支付50万元人民币,泽孔丁英将克钦邦内两座山的树木砍伐权交给刘威,“我可以在规定的区域内伐半年,能伐多少伐多少”。
交钱保全平安
缅北社会管理十分混乱,刘威的伐木工作也经常受到骚扰。在刘威看来,当地对木材的管理“主要是收钱”。
当年,从缅甸运回来的木料主要是铁杉木、冷杉木、椿木(红木)、缅甸楠木。刘威称,这些木材当年卖200多元一方,其中的成本包括每运回一方木料支付给伐木工人的50元钱,以及支付给驾驶员的100元钱报酬,还有前期支付给泽孔丁英的山价款、木材运回国后交给国家的关税,此外往往还有其他不确定支出。因缅北地区地方势力复杂,除了丁英的部队,还有缅甸政府军、克钦独立军在附近,“除了给丁英交钱,另两家也经常会过来收钱”,刘威说。
他称,缅甸政府军有时会直接找他要钱,“不给钱就要抓人,我都是几万几万地给”。缅甸政府军对中国伐木工人的抓捕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被抓后老板需要向抓人的部队支付赎金,“一个人或一辆车要支付缅币50万,人民币1000多块钱,基本上都能赎回来”。
刘威还遇到过两个部队打仗争夺地盘。仗打完后,刘威可能还要重新交钱,“如果我伐木的山头被新的一派占领了,我就要重新给他交同样的山价款”。
联邦政府认为伐木影响主权
提到这25年来的利润,刘威说算不准,“少的话不赚钱,多的话包一座山能赚100多万”。
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一位要求匿名的克钦独立军高层人士否认伐木行为非法,“我们特区政府就应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所签发的采伐许可证、通行证都是有效的,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做”。
该人士称,克钦邦内的木材、玉石、矿产等自然资源是地方武装的军费主要来源,木材和翡翠占到30%,他认为,缅军对玉石矿区帕敢发动的进攻,以及对中国伐木工人的抓捕行动,也是为了从经济上制约克钦独立军。
缅甸联邦政府不允许这样的木材交易存在。据缅甸媒体报道,缅甸环保与林业部副部长吴埃密称,流入中国的缅甸木材,38%从缅甸正规渠道进入,其余62%是通过非法渠道从边境(克钦邦、掸邦)走私,中国人在缅非法伐木不仅会影响到缅甸经济和环境,还会影响缅甸主权。 据《京华时报》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缅甸伐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