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上24小时,然后再休息24个小时,长年累月都是这样,没有节假日。
对此,有年轻队员提意见,说此举违反劳动法,但老队员已经习惯了。
在那个年代,企业消防队的作用不容抹杀。刘民记得,附近发生火灾,纺军厂消防队总是接到119指令后第一个赶到。有时火灾太大,西安市消防支队还会指派他们支援。
更重要的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让刘民所在的企业数十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灾。
纺军厂规定,凡是在厂区内动用明火,必须通知消防队到场。厂区内电气焊作业时,动火单位要提前申请,经过车间主任、主管厂长同意后,消防车到场后,才能动火。最后,在消防队的监督下,清理完最后一点点火星,方能撤离。
同时,消防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防火责任区域。他们每个礼拜至少下去两三次检查区域内的灭火器配置情况,消防水带、灭火栓是否被遮挡、挪用或损坏、遗失,发现问题回来汇报后及时汇总发给对方整改。
刘民还有一项任务是和领导定期检查。每在重大节日前后,刘民都会和企业各自的领导共同检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刘民说,他们的消防员到市里逛一次回来,就能发现不少问题。比如哪个商场的消防通道锁死了,哪个地方的消防器过期了等等。
“人都养不活了 谁还能顾及车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一些大型国企效益的下滑以及职工的下岗,企业消防队逐渐走向衰落。另一方面,随着公安消防的不断完善,企业消防的作用越来越小。“有的时候我们赶到后正在灭火,然后就被告知你们回吧,这里交给我们了。”
截至今年,刘民所在的消防队,两辆消防车已经服役15年以上。“这些车跑在路上气喘吁吁的”,刘民总怕这些消防车坏在半路上。他给领导打报告,要求换车,但没人理会。
“人都养不活了,谁还能顾及车辆”?原来消防队还有一辆消防指挥小车,全身红色配置有警报、警灯、喊话器。这辆小车也在一次自燃中彻底报废,从此就只剩下这两辆消防车了。
曾经20人的精锐队伍,渐渐缩水,最后只剩下8个人。他多次打报告要人,但企业由于“减员增效”已经无兵可派。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哪个车间最近活少了,就临时抽掉几个人过来顶替,过几天车间活多了,这些人再回去。刘民知道企业困难,也没有办法。
曾经春秋两季的消防服装,也有多年没有发放了,就连昔日给他们生产军警用品的两个厂子都倒闭了。刘民记得,这两个厂原来都有消防队,现在也都没了踪影。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