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大山里的国宝:滇金丝猴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时间:2015-10-09 15:59:46 编辑:曹静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滇金丝猴 祃璟琳摄

  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一个狭小地域,生活着一群神秘而可爱的珍稀动物,它们就是排名仅次于大熊猫的中国第二国宝——滇金丝猴,又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这些身长51-83厘米的小萌物是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世界上仅在中国发现有3000余只。

  走进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国第一个,也是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维西县部分,游客们要在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里穿行一个多小时,才可能看到这群神秘精灵。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地貌形态十分复杂,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过渡色彩非常明显。这里不但是滇金丝猴的保护区,同时也是多种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随处可见一种像树上长出的绿胡子一样的植被,这就是滇金丝猴最爱的食物——松萝。这种地衣类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空气中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存活,于是它也被植物学家称为“最好的环境检测器”。此外,每逢7、8月,滇金丝猴还可以吃箭竹的竹笋和嫩竹叶,冬季则可以吃漆树的果子。

  当记者慕名而来的时候,十几只滇金丝猴正在猴王的带领下美美地享受着大餐。此次记者能够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有赖于保护区的投食员们在特定区域投放的食物,这既便于对滇金丝猴进行观测,也能让进山的游客可以和这种珍稀动物近距离接触,从而了解保护区为保护珍稀动植物所做的大量工作。为了和滇金丝猴这短短一个小时的“约会”,投食员们需要在它们起床前就进入森林,将食物投放在它们习惯出没的区域。为了不破坏猴子们的生活习性,这些投放区域每三天就要更换一次。

  在投食区,几位身着统一制服的护林员们悄然守护在一旁。余文武就是其中之一,他神情严肃地站在离游客最近的几只滇金丝猴所在的树下,时不时低声提醒着游客如何安全观察滇金丝猴。除此以外,作为一名护林员,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观察和监护该保护区内150余只滇金丝猴。每天清晨,余文武要在滇金丝猴们起床前进入森林,在猴子们经常出没的地方静候,随时观察和监护他们一天的行动。晚上,要等滇金丝猴们入睡后,余文武和他的同事们才能踏着月光离开保护区。

  提起保护区里的猴子,余文武就像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而亲切。他能清楚分辨出它们当中8个家庭的每位成员和几个坏脾气的“单身汉”。按余文武的话讲,“认脸”是护林员们的基本技能。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及时发现生病和受伤的猴子,并配合专业医务人员在不惊扰它们活动的情况下准确地给伤猴投喂药品。像余文武这样的护林员在维西县部分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28人,他们大都是当地的傈僳族人,他们的生活已和这里的山水息息相关。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主要居住着傈僳族,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也不例外。在保护区门口,傈僳族女人们带着孩子在采摘核桃和种植的蔬菜,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傈僳语中的“扎密普扎”们只是一些神秘而可爱的邻居,人与猴在这里自然融洽地相处着。

  早年间,当地傈僳族居民的狩猎和伐木习惯一度成为滇金丝猴繁衍生存的重大威胁。近年来,为了保护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政府严禁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和捕猎。同时,为了满足傈僳族人刀耕火种的生活习俗和盖木房的需要,当地县、乡政府在说服村民改变伐木习惯的同时,还为他们购买建房木材提供特殊许可和补贴。

  滇金丝猴们在自己的世外桃源里惬意生活,而当地村民、各级政府以及科研人员则在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守护着中国的物种宝藏。

相关热词搜索: 滇金丝猴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黑金丝猴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垂直带 国宝 护林员 约会 游客 傈僳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