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西安居家老人在家自得其乐 社区养老服务应多元化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15-10-21 04:20:46
[摘要]居家养老,顾名思义就是老年人在家养老、或不离开所在小区(社区)养老。

\

\

\

  居家养老,顾名思义就是老年人在家养老、或不离开所在小区(社区)养老。对绝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在家度过晚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在家自由啊,老邻居、老朋友,没事还可以乐一乐,真要动不了了,再去养老院吧。”家住西安灞桥区一单位小区的刘克举师傅说,只要还能动,就不会考虑去别处。

  和刘师傅的想法一样,同小区很多老人也都不愿离开家,去儿女家或去养老机构养老。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了养老机构。

  几个都市人的居家养老故事

  刘老的常态:钓鱼、下棋、看电视剧

  每天早上7时30分许,西安市电厂西路一家单位的小区门口,都会出现一对老人的身影。走在前面的老人叫刘克举,今年71岁;后面的是老伴李阿姨,已过了69岁生日。

  关于“养老”,刘老和李阿姨都没什么概念,在李阿姨看来,倘若老到做不动饭,就真的是老了,而现在似乎还比较遥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去养老院了”。

  由于企业效益差,刘老退休较早,他一退,老伴紧跟着也退了。退的时候两人还在老福利区,房子只有不到60平方米,那时两个女儿一个念大学,一个上班,在小区生活用水电一定限额内免费的情况下,两个人总共三四千元的退休工资,倒也毫无压力。

  “房宽不如心宽。”李阿姨始终觉得,老年生活,不比吃、不比穿,关键在于能有个好心情。有一阵子,大女儿要结婚,二女儿面临就业,曾让老两口闹心过,后来,二女儿在外地成家,还让他们纠结了好几年。

  好在二女儿的远离,能够通过大女儿的时时探望,得到弥补。“也不能常来啊,没孩子时一个月回来一次,有孩子了一个星期回来一次,不错了。”李阿姨说,有一阵子时间多得不知该怎么打发,就期盼着能有个外孙管管,结果很快就有了。而等外孙上了小学后,钓鱼、下棋、看电视剧就成了老人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每天早上和老伴从市场买菜回来、吃过早点,刘老就会收拾好渔具,骑上电动车前往灞河。吃过午饭,刘老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就在电脑上下棋,直到李阿姨喊他吃晚饭。而晚间是雷打不动的看电视剧的时间。

  钓鱼要盯着水面,下棋要盯着电脑,看电视要注视荧屏,刘老患上了青光眼。手术后,医生叮嘱要远离钓鱼,远离电视、电脑。生活中没了这些快乐,刘老以前患过的神经性耳鸣又出现了,四处寻医看耳朵的时候,不知不觉小腿又有些发麻,“真是老了,不服不行了”。刘老说,这些年自己毛病不断,老伴也是小病频频,但总的来说,日子还是过得平静、安好。

  王师傅的苦恼:老伴患病 自己不会做饭

  能做饭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做饭得出去买得了菜、回家下得了厨,腿脚不好,想也别想。

  家住西安市西三爻村一社区的王师傅61岁,按道理,离“老人”还有一段距离,可是,从年前的一次醉酒开始,他便缠绵病榻,举步维艰。前些年,因所在的昆仑厂效益不好,王师傅提前下岗,为了一家人生活,开始跑摩的,可谁知道,竟患上了关节炎。“贴膏药不行,喝酒倒管用,加上又爱喝,所以常常就喝醉了”。

  终于在一次喝醉之后,王师傅被送进了医院,经诊断,他不仅患有脑血栓、高血压、脂肪肝,而且血脂很高。那一次,在西京医院住了两个月,他才勉强下地走路,但从此,再也开不成车了。

  “我的退休金才1000多块钱,要过也能过,可现在儿子工作不好找,不挣钱难免手紧。”王师傅说,儿子前不久下岗了,儿媳妇工资也比较低,自己这一病,对生活还真有些影响。

  “前一段时间,我脚肿了,下不了地,也不会做饭,老伴也在医院打吊针,中午吃个饭就成了难题。”王师傅说,在老伴每天上午去医院打针的几周里,因为儿子儿媳在外面租住,他只能叫外卖,天天扯面炒饼,吃得很难受。

  费老师的孤单:一所大房子,就她一个人

  住在紫薇城市花园小区的费老师74岁,一个人住着120平方米的房子。费老是江苏人,老伴儿是山西人,他们有3个子女,但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还有一个在国外,原本他们打算和儿子住,但由于与儿媳存在隔阂,便留在了西安。“每隔一段时间,女儿都会来西安看我,外孙有时出差也会来住上几天”,但说起儿子,老人却摇摇头。来这里两年后,费老师的老伴中风,只能坐在轮椅上被她推进推出,由于每天都要做饭,而两个人又吃不多,以至于每天她都要发愁该做什么。

  费老师的老伴最终还是走了,一所大房子,只剩下老人一个人。“饿了可以做饭,也可以买饭,到了老得买不了饭、做不了饭的时候,也只有等死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社区老人天南海北 服务还应继续多元化

  社区老年餐厅让老人吃得放心还省事

  保吉巷小区的郝师傅吃饭没有顾虑,对郝师傅来说,由于小区内有老年餐厅,最重要的午饭,就不成问题,“老伴前些年走了,我一个人不会做饭,外面吃多了,怕不卫生,有了社区餐厅还是好”。

  “下个月吃饭要这个月登记,没法来餐厅吃,我们也管送餐。”10月19日中午12时,正在收拾碗筷的餐厅工作人员乔晓云说,虽然社区的老年餐厅每天最多时来吃饭的不过17人,但对于一些没法做饭或懒得做饭的老人而言,省了事,吃得放心。

  如今,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老年餐厅,已在碑林区100个社区的70个服务站里,建起了35处。这些餐厅不仅为社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送餐,为独居老人准备午餐,还会联系一些社会志愿者,帮助老人做些打扫卫生、扔垃圾等力所能及的事。

  据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模式是在2004年经沿海一带城市创出后,在全国范围内慢慢推广开来的,西安市自2012年起开始在全市数百个社区推行这种模式,目前还正在进行当中。

  在一家社区的夕阳红老年之家老年餐厅,记者看到周一的菜谱是麻食、馒头,周二是冬瓜烧肉、炒菜花以及麻婆豆腐等。餐厅周围张贴的卫生管理制度显示,蔬菜、米、面、油等从购入到端上餐桌,都有严格的要求,老人在这里可以吃得舒心、放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提供健康、娱乐等支持

  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田新社介绍,除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还在老年人的健康及娱乐方面,提供支持。

  “只要有条件,我们鼓励社区多为老人的学习娱乐提供条件,比如读书看报、琴棋书画,像有的社区地方大,不仅可以打麻将、打乒乓球、还可以提供写字画画的条桌。”田新社指出,精神快乐,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但健康是基础,“在健康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提供康复保健和护理的服务,如对三无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以及低保老人等,政府会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而随着‘家庭医生’进社区的深入,社区老人可以通过签约获得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更方便、更全面周到的贴心服务”。

  为了更好地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西安市莲湖区老龄机构还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既可以提供咨询服务、派单服务、主动关怀以及紧急救助功能,还能实现老年人基础数据采集、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站等日常管理功能——显然,政府方面的努力,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多方面支持。

  然而,记者走访调查中发现,并非所有的社区老人都喜欢在老年餐厅就餐,很多餐厅负责人也说,由于社区老人天南海北哪里都有,饭菜不能完全适合老人的口味。同时,一些老人在精神、娱乐等方面所呈现的多元化需求,也不是某种养老模式能完全满足得了的。

  “我没什么爱好,就是喜欢写家史,可是社区的书太少,去省图书馆、市图书馆都太远了。”家住三桥建章路锦绣花园小区的曹老是位小学教师,退休后,一直在为写家史收集资料,但不会用电脑,去图书馆太远,让老人心情怏怏。

  为老年人做好服务是人文关怀也是社会需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赵淑珍教授指出,随着社会文化进步,老年人的精神、娱乐需求也在不断指向多元化,这也势必对社区和政府提出新要求,“目前,社会的文化需求已正迈向‘定制时代’,我们的社区以及一些着眼于居家养老的社会组织,也应该在细分需求上,为老年人做好服务,这不仅是巨大的人文关怀,也是社会的需要”。

  华商报记者潘京

  亲情时间减少 不代表子女不孝

  婚姻情感资深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凤山博士说,调查样本虽然不多,但基本反映了现在亲情关系的客观情况,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相交流的真实情况。

  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精神交流少、亲情沟通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子女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少;二是交流的深度不够;三是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陈凤山分析,虽然现在的亲情时间减少了,但不代表现在的子女不孝顺,因为亲情时间的减少是大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建议不管是与父母一起居住,还是长期无法见面,都要多与父母交流,主动传递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

  其次,如果实在无法经常回家,那么就应该用视频、电话、短信等方式,拉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尤其是节假日里一定要提前告诉父母是否回家,避免让父母空等。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些陪伴。

  子女回家的时间或者陪伴的时间少了,大多数父母都会理解子女,但也有一些父母的心里会有失落感。陈凤山建议,父母首先要有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这样即使子女不在身边或者不能经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生活也是精彩的。如果子女确实无法经常回家,那么父母也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主动向子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以排解内心的失落之感。

  华商报记者 郝蕾 李治燕

编辑:杜明楠

相关热词搜索: 老人 居家养老 养老 麻食 养老模式

上一篇:一年零三天 湖南老人从江西到陕北走完长征路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