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媒体若不能恪守底线 必然也不能常青

关注 西安网 作者:秦平 2016-01-12 10:17:33
[摘要]猎奇娱乐、八卦、乐趣之事是人的本性,新闻价值判断中就有“趣味性”的判断因素,越离奇越古怪之事,便是越好的新闻。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价值的“趣味性”是建立在真实、客观、有传播价值、舆论导向正确的基础上,偏离新闻传播规律和范式,即便事件再离奇,也只是引得暂时的哗然,经不住时间的量度。

  媒体若不能恪守底线,必然也不能常青

  猎奇娱乐、八卦、乐趣之事是人的本性,新闻价值判断中就有“趣味性”的判断因素,越离奇越古怪之事,便是越好的新闻。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价值的“趣味性”是建立在真实、客观、有传播价值、舆论导向正确的基础上,偏离新闻传播规律和范式,即便事件再离奇,也只是引得暂时的哗然,经不住时间的量度。

  近年来, 一些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站片面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炒作少数演艺明星炫富享乐,渲染明星绯闻隐私,而且大有愈演愈烈趋势。比如近期的黄晓明和angelbaby大婚花费上亿元,媒体竞相关注。明星豪宅豪车年年排行。再往前翻,兽兽“不雅照”,明星“艳照门”,相互比“露”的干露露、湿露露、毛露露,甚至一个长相略有特征的“凤姐”,都能大作文章,肆虐炒作……真可谓不胜枚举。

  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能彰显个性的时代,明星站在公民的角度上,也享受公民的一切权利,可以高调炫富,可以选择婚姻恋情,也可以有隐私,也可以耍个性,等等。明星有表达个性的权利,但媒体却没有不加判断传播的权利。《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也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媒体不假思索,如遇明星消息随即放大,显然是违规违纪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报道和传播,必将遭受法律和道德的审判。

  媒体关注明星炒作, 实际上是助长奢靡风气,刺激盲目攀比,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明星有着极强的社会传播力和号召力,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会成为公众目光关注的焦点,甚至是学习模仿的榜样。媒体传播明星慈善、公益、爱心等正面行为,能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但肆意夸大奢靡之风,不良习惯,错误理念,则为公众树立负面榜样,歪曲价值高观念,灌输消极思想,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算。 媒体肩负社会责任,故而,媒体在关注明星炒作之时,也应有先判断、后甄选、再发布的过程。

  媒体关注明星炒作,看似有一石二鸟功效,明星赚得了人气,媒体提高了关注度,但长期来看,显然媒体受害的程度更大。按娱乐圈的观点讲,人气是明星生存的土壤。明星人气高低取决于公众的喜爱程度,这既有年龄、面貌的偏好,又有风格、潮流的追逐,但不难发现,这些因素易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再者,有些明星赚得盆满钵满后,不顾粉丝感受,马上宣布退隐,淡出公众视野。显然,明星的炒作宛如水中无根浮萍。但媒体的生存土壤是公众,是公众获知信息的源头,媒体一旦失去公信力和严肃性,后果则难以估算。这如同甘甜的泉源,一旦被污染,再也没人前去挑水饮水。媒体长期跟踪明星炒作,容易给公众贴上无聊、乏味的印象,也会让公众对媒体的敬畏之心逐渐弥散。所以,媒体跟踪明星炒作,明显是站在无根浮萍之上共舞,极易将自己掉入堕落的深潭里。

  媒体关注明星炒作,实际上是赤脚行走悬崖绝壁上,一不小心能坠落深渊。明星为吸引人气,往往游离底线边缘,做出极其出位的言谈举止,甚至为了出名,不惜牺牲尊严、道德、节操,网上就有段子流传,露的越多,点击量越高。媒体跟踪明星炒作,看似短期内能尝到甜头,然而不小心则会危害自身。比如江苏某电视台的干露露事件,本想借助明星的人气拉动节目的收视率,但明星却在节目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言谈行为极其出格,电视台最后被国家广电总局勒令停播整顿,赢得网民一片盛赞。江苏某电视台的行为,实际上就属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鲜活例子。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年代,媒体的生存举步维艰。有些媒体为了能生存,依靠绯闻隐私、负面新闻、猎艳八卦之事吸引眼球,但这些都不是传播负能量的确凿理由。行业不景气,需要媒体自省、调整战略,也需要改变管理机制和经营思路。在本世纪初,《人民日报》受到互联网的大冲击,广告经营萎缩,在创收艰难之际,报社深刻反省,做了系列调整,论消息容度不如通讯社,论消息速度不如网络和电视,但政策的解读和新闻分析却是权威的,故而,报纸下功夫做好优势栏目,建设品牌效应,在报业寒冬里杀出生存之道。足以见得,媒体的生存需要有价值的内容来支撑,而并非傍上明星人气来安身立命,革新图变才是王道。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在“人咬狗不算新闻,狗咬人才算新闻”的动力驱使下,媒体缺乏冷静缜密分析,盲目跟从,浮躁跟风,只能饮鸩止渴。真正的好新闻、好稿子是经得起时间和社会的检验,好内容的活水从哪来?是从百姓、基层、生活的需求和诉求来的。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媒体更应该冷静思考,深入调研,了解民众需求,以民生所需为落脚点,时刻调整,坚持创新,才能如获满渠清水,生产的内容也才会有影响力和生命力,媒体方能常青,走得更远。(秦平)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干露露 angelbaby 媒体 趣味性 凤姐

上一篇:三年回首,文明理性已成媒体新常态 下一篇:秦平:让“改革促进派”成为干部队伍的中流砥柱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