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10大新词
【新经济】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注:李克强曾介绍过“新经济”的主要内容,即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
【分享经济】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相机调控】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
【大众旅游时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海外仓】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
【“人地钱”挂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
【光网城市】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容错纠错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综合
起草组成员详解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
“简除烦疴,禁察非法”出自《后汉书》 总理亲自加到报告里
去年,中国经济增速为近20多年最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如何破解难题?报告是怎么起草的?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黄守宏,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起草组成员向东详解报告中的4大看点。
报告是怎么起草的?
总理要求多些干货、实招
向东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是在李克强总理亲自主持下起草的。在提交大会审议之前,经过党中央和国务院四次审议。其中党中央的两次会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对报告起草和修改作出重要指示。
“总理从头至尾详细修改这个报告,特别对报告整个框架结构、指导思想、文风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向东说,“我印象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总理要求要多一些干货,当前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要跟大家交实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多一些实招,措施要写得实实在在,能操作,能服人,让大家感觉到有信心,受到鼓舞。”
黄守宏说,自去年10月份起草工作启动以来,到前几天报告定稿,几乎每天都在改。“还召开了外国专家座谈会,有来自美国、英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13位著名专家,其中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著名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组发出报告征求意见稿约4000份,各方面提出了1000条左右的意见。
“简除烦疴,禁察非法”咋理解?
决心不给民众“添麻烦”
在简政放权方面,有几个词是非常耀眼的,比如说“简除烦疴,禁察非法”。向东说,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意思是除去那些繁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就是让企业办事,老百姓干事不再有那么多的麻烦。这句话是谁写进报告的?向东说,“总理是很有文学修养的人,这句话是他自己加的。”
6.5%-7%的增速怎么设定?
6.5%是底线主要是考虑就业
为什么把6.5%设为底线?向东说,中国经济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速度,我们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概6.5%以上的速度。
“设定这个速度预期,还是考虑就业。总理的思路很清楚,稳增长就是保就业。从这个角度上说,增长6.5%,还是6.6%、6.7%,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要有活干,有活干才有收入,有收入才会过好日子。”向东说。
报告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将给经济持续动力
“供给侧改革”现在是一个热词。为什么要强调这个?
“现在发现,很多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为什么很多人去国外买马桶盖、感冒药?因为很多人对国产产品不信任。去年联合国公布的281种产品,中国基本都能制造,就是在质量上差一口气。在扩大供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向东说,过去强调需求侧管理,注重消费、投资、出口,这也导致中低端的产品比较多,高端的产品比较少,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供给侧改革更注重长期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改革创新供给,提高供给的质量效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持续动能,以使经济增长的质量更高。”向东说。 据《新京报》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奋斗才能赢得未来。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 怠政 经济运行 经济增速
上一篇: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读懂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下一篇:今年GDP目标6.5%-7% 国防预算为近6年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