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干部作风的“高压线”
在实际工作中,区长专线不仅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拓宽了“言路”,也成了照出基层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区属行政一把手,都不约而同地说,刚开始确实不能理解也不大愿意公开手机电话,担心群众缠访和推销各种产品的电话。刘三民坦言,一次他自己接听电话时,就有群众录了音。他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区长专线就是要为群众监督干部提供一条通道,让群众最直接地检验干部的能力和作风。”
临潼区要求所有公布的领导手机24小时开机,不准私自变号,设置忙音,拒绝接听、呼叫转移和划定黑名单,对群众的来电接听要耐心、热情、诚恳,不许打官腔、耍态度和敷衍。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登记、办理、审核、回复来电人和区长专线办公室、立卷归档等程序办理群众来电。接听电话要记录并及时办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愿1个工作日反馈到政府及部门,7个工作日书面回复;对重大、紧急问题的办理,要随时反馈;对办理难度较大或情况较为复杂的,必须先在7个工作日内向来电人说明原因,并向区长专线办提出延期申请并随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办结后再答复来电人和区长专线办;对于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向群众耐心解释,做到“个个有记录、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对执行不力者全区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从接听、办理、回复到督办、考核、追责,一系列工作的制度化,保证了群众的诉求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地解决。
在区信访局二楼的LED大屏上,可以看到绿、红、黄三种颜色显示的交办案件不停滚动,临潼区信访局局长杨小妮介绍说,“绿色代表案件已经办结,红色表示案件仍在7个工作日内,正在处理;黄色则表示案件超期未办结,这样群众对自己诉求的处理情况就一目了然,对负责办理的单位也是一种警示和督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行政部门“一把手”表示“感受到了很大压力”。“了解不了解、了解多少都得对群众坦诚。敢于担当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感到最大的变化。”临潼区民政局局长张峰说。
区长专线也改变了群众对干部的态度。许多干部说,刚公布电话那阵子,群众打来电话都“怒气冲冲”,但现在发现干部不仅态度好还真办事,群众也变得文明礼貌,不少群众还真诚地用“陕普”向干部反映情况和表达感谢。
刘三民说,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对他们有爱心,就一定会有耐心、有诚心,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所以,今后还将从全区抽调年轻干部接听区长专线锻炼,使专线不仅成为为群众解忧的平台,更能成为培养干部群众感情群众观点的基地。
“一把手”手机号公布后,群众有问题可以向具体负责人反映,既方便群众办事,也减少了中间环节,行政效能得到明显提高。随着时间推移,拨打“区长专线”的电话数量逐步下降,群众越级上访的情况越来越少。2014年,信访案件同比下降20%以上,2015年下降39.7%,市长信箱投诉量也大幅度减少,信访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临潼区公布领导手机号,是政府工作作风转变的体现。”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认为,区长专线的开通和“一把手”手机号的公开是当前强化群众观点,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聚集民智强化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干部作风,倒逼干部快作为的有效途径,是阳光行政、依法行政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新华社记者 梁娟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