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长征,每一次出发都是告别

关注 中国军网 作者:郑文达 2016-08-23 15:41:39
[摘要]院内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挂满了圆圆的青涩果实,像极了年轻的记者们,长征路上,我们接力前行。临时搭建的杂质浮桥不负众望,承载了一队队的辎重和红军将士,也承载起中国革命的希望。

  (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于都县贡江镇思源社区,老区农民进新区

  于都河,也称贡水,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虽在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中却仍显得肃穆非常。远处栉次鳞比的高楼,静静地围护着这条远古的河。河水波光粼粼,荡漾着历史的回响,红军度过的艰难时刻,它都曾亲历。今天,站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河畔布满青苔的石阶还承载着中国军队难以忘怀的沉重过往,静静诉说着当年那妻送郞、娘送儿、无数生离死别的一幕幕,汇聚成纪念碑上的一砖一瓦。

  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于都河上没有桥,两岸的百姓只能依靠渡船来往。汛期里,风大浪高,常有船翻人亡之险。

  然而,这一切却传奇般地在一夜之间改变。这一夜,于都河上奇迹般地出现了六七座横跨两岸的大桥。

  公元1934年10月17日晚,于都河两岸百姓基本上倾巢而出。门板、床板、天花板、谷仓板,甚至棺材板等等,材质五花八门,造型也别致奇特,但,这已倾尽于都百姓所有。一时间,于都夜不闭户,成了一座没有门的城。

  临时搭建的杂质浮桥不负众望,承载了一队队的辎重和红军将士,也承载起中国革命的希望。

  静静流淌的于都河,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光阴如梭,岁月悠悠,当年的那些浮桥随着时光远逝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停留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的那艘渔船也已斑驳损毁,然而,宁静的于都河和岸边的礁石依然回望着伟大的岁月。

  时隔数十年之后,在当年红军架设长征渡河浮桥的地方如今已矗立起七八座现代化水泥钢筋大桥。日落时分,连接老城与新城的大桥上车水马龙,人们忙碌着,享受着世俗的快乐,这一刻,这些桥仿佛与世上任何一座大桥一样,气质相通。但又有不同,因为长征,大桥被赋予了不灭的灵魂。

  当华灯初上,桥头亮起彩色霓虹,宛如一弯弯彩虹,飞跨于都河两岸。这不正是当年跨过这条河的那支军队所期望,所为之奋斗的吗?于都河上的桥,它一头搭建在老区人民的心中,一头连着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于都河 闪闪的红星 中央红军 直到最后一个人 中国军队

上一篇:杭州G20将继续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提倡包容性发展 下一篇:中国会如何在G20 峰会中发挥大国作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