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强军劲评:用长征精神照亮强国强军征程

关注 钧正平工作室 2016-10-24 14:40:11
[摘要]从带着80多个问号进入延安采访的斯诺,到装着心脏起搏器品读“前所未闻的故事”的索尔兹伯里;从携全家“沿着红军长征路朝圣”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到大渡河边抚着铁索百思不得其解的以色列老兵武大卫;从3个月坚持走完长征路的91岁高龄老红军刘国保,到今天举着手机直播“我的长征”的年轻人……

  

\


  老红军刘华连

  冷的铁索热的血,映红山河千万里。回望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红军面临的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局面:敌人重兵围追堵截,“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自然环境严酷恶劣,险峻汹涌的峡谷大江,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党内错误思想激烈斗争,先有“左”倾教条主义,后有另立“中央”图谋;物资补给极度匮乏,没有后方支撑,常常弹尽粮绝……其中任何一条都足以把一支军队置于死地。但对红军来说,各种危情是叠加出现、集中迸发,似乎能遇到的困难都遇到了。就是这样炼狱般的磨难,就是这样的向死而生,我们党和红军从稚嫩走向成熟,像一次特殊的“成人礼”,经此锻造,党领导的红军百炼成钢,成为“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从此,我们有了这样的底气,想干什么事就没有干不成的,再也没有什么困难和敌人能够阻挡我们!

  13年后,那个曾信心满满让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蒋委员长”,仓皇逃到台湾岛上望洋兴叹。

  17年后,“气多钢少”的中国军队打败“钢多气少”的美军,以致克拉克沮丧地承认:“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42年后,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中国百废待兴,那个在长征中“跟着走”的“小个子”力挽狂澜,带领中国人民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谁能想到,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那个曾把全部家当装进行囊的穷党,引领中国上演一场“逆袭大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方案”。

  与当年红军长征相比,今天的长征路上风险和挑战一点也不少。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是走近世界擂台中心。越是处在复兴向强关口,越要排除万难敢于胜利。特别是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何尝不是必须要闯过的道道“封锁线”?这些都需要我们发扬光大长征精神,勇于向敌人亮剑,向困难亮剑,向腐败亮剑……

  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挑战,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我们是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是否有“曲戟在颈,不易其心”的忠诚担当?是否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亮剑精神?……这些问号能不能拉直,关系到军队能不能打仗,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编辑:李晨

相关热词搜索: 强军 长征

上一篇:19岁烘焙师的创意空间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