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的翻译工作与时俱进,发展出“名从主人、既定不咎、音义兼顾、译音循本、音系对应”等大的原则,成为中国翻译界的业务财富和倚仗,标准化可谓是其翻译地位的立身之本。
外交部翻译司被誉为“中国翻译的国家队”。自1949年以来,从翻译队、翻译处、翻译室,再到如今的翻译司,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外交部翻译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有被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的冀朝铸;紧接着马雪松、姜江屡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随后出现了中国翻译界的‘三剑客’张建敏、朱彤、许晖;如今有雷宁、戴庆利、周宇、费胜潮……”
外交部翻译有着厚重的积淀,很多领导都曾是高级翻译出身。据说一场外事活动翻译完,说了大半天中国话的领导,把刚才担任翻译的小干部叫一边去,指出Ta刚刚翻译的不足之处。
年轻人成长需要过程,也少不了“传帮带”。在外交部翻译能力的核心部门——翻译司,年轻人比例也占80%以上。而外交部对翻译人才选择之严、要求之高、培养之重,在业界恐怕无出其右者。
翻译司的前辈高翻,天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外交部还会约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观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言语表达、声音形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等等……
在充足的责任心、严谨的业务和高强度的要求下,外交部的翻译水平不断提升,而他们当中佼佼者,随着中国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也获得了更高的曝光率,成为年轻学子心目中的偶像。
正是由于这一批批人才苦练内功,加上中国外交的不断奋进,外交部在外事翻译上的话语权也不断上升,由此成为能与新华社进行翻译业务切磋的另一豪门。
经典案例 豪门对话不在热闹在专业
两大豪门背景叙述已毕,该进入精彩的较量环节。豪门对话不在于热闹,而在于专业。
案例1:泰国总理叫英拉还是英禄?
胜方:外交部
2011年,泰国时任总理Yingluck名字翻译也一度成为焦点。
Yingluck过去一直译成英禄,按照泰国语的标准译音表,luck中lu发“禄”音,按照泰国语的惯例,元音后面的子音ck作为最后一个音节不发音,所以新华社一直将Yingluck就译为“英禄”。
外交部向新华社传文书,说泰国民众都将luck发音为“拉”。新华社当时考虑到她还未当选正职,改后影响也不大,于是就更名为“英拉”。
案例2:外来户的挑战
胜方:中国标准
如今,美国候选总统特朗普的名字如何翻译也曾惹起一番争议。而在此前,美国使馆曾要求将“白宫”译为“白屋”,以及现任总统“奥巴马”改为“欧巴马”。
此时萦绕在两大豪门心间的,应该是2003年柬埔寨国多方遣使到外交部,要求将首相洪森改名为“云升”的往事。外交部为此书会新华社,专递“请新华社理解首相用心”的文书。熟料改名后,不少热心群众来问柬埔寨是否出了第二位首相。翌年,新华社和外交部联手,将洪森的中文名字又改了回来。
故此,面对美方要求,两大豪门立定心志,决定不改。第一,“名从主人”,奥巴马生于非洲肯尼亚,带一点原住民口音的奥字更贴近乡音,就不要那么“欧”化了;第二,“既定不咎”,白宫都叫了那么久,突然叫“白屋”竟然有些不习惯,还是别改了。
在目前没人理的情况下,美国官方的中文网还是继续用着孤僻的名词自娱自乐。
总之就是一句话,如今外文要进中国,我们自家已有切磋,我们自己说了算。江湖很大,江湖也很小,在这个圈子里,外交部和新华社两大豪门切磋过招的事情还有很多,有时间我们再聊。
编辑:王彬
上一篇:北京"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 孩子被厕所垃圾筐扣头 下一篇:合肥现24小时共享书店 押金99元每读完一本奖励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