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腿,还是要命?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遇到过一个令他鼻头一酸的场景。
普陀一位患了动脉闭塞的老太太,送医时整个左小腿发黑、溃烂,一听到截肢,她怎么也不同意,一个人默默在流泪,任谁去劝都没有用。
“劝不动老人,她的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跑过来找我,五个人咚的一声,跪在我面前,边哭边说,希望我能保住他们母亲的腿。但真的没办法,送得太迟、病太重了……”
子女急得不得了,蒋劲松主任说,他记得,那几天,整条走廊里都是他们的哭声。
在疾病面前,要腿,还是要命?这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钱报记者在医院里,找了15位患者与家属做了个随机调查。
有90后,也有70多岁的老人。
其中,接受“做手术保命”的有9个人,态度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有4人,只有2个人选择“不愿截肢”,一位是72岁,另一位是28岁。
72岁的安徽陈老太态度很坚决,“老祖宗传下来,民间有说法的,这辈子死无全尸,下辈子投胎也会是个残废”。
在滨江做IT工作的郑女士担心拖累了父母,“让他们照顾我一辈子吗?不要说别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连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没了”。
杭州人李大伯表示,腿没了,日子过得会苦点、难受点,但只要命还在,就还有希望。
48岁的王大姐一下子很难做出选择。她提到,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走路需要拄拐杖,没办法再跑过,可能连行走、旅行都会变得艰难。随之而来的痛苦,不只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
30多岁的李女士说,这个决定太艰难了,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看着他痛苦于心不忍,但要放弃又舍不得。
调查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生命的长度与质量,哪个更重要?
去年,钱报记者报道过一位69岁的慢阻肺患者,住在ICU(重症监护室)两年后主动放弃治疗,引发很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至少继续治下去,可能就有希望,人还在家就还在。
也有人说,站在病人的角度讲,认同并尊重他们的决定,才是最大的爱,有时候放手比坚持更艰难。
追求生存时间,还是生存质量?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编辑:王彬
上一篇:春节后儿子离家准备返岗 母亲"心梗"患上分离焦虑症 下一篇:84岁老太和儿子骑摩托去西藏 嫌海拔不够高连称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