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大学习巷里的"年将军宅" 是清代重臣年羹尧的旧居

西安新闻 西安日报 2017-02-14 09:43:56
[摘要]西大街中段路北有条小巷,南起西大街,北至庙后街,长400米,巷子南高北低,从北口庙后街走进巷中后,向南逐渐抬升。

\

  大学习巷年羹尧故居。

\

房屋外侧的木质雕花和彩绘装饰清晰可见。

  西大街中段路北有条小巷,南起西大街,北至庙后街,长400米,巷子南高北低,从北口庙后街走进巷中后,向南逐渐抬升。如同进入回坊的所有巷道一样,也是一条遍布美食的巷子。古老的清真寺位于巷子北段。巷西侧有小学习巷和箭道巷(也叫上寺巷)与其相交,巷东过去有建华西巷(古称西道院,东到城隍庙市场),后来建华西巷被封,现已不通。

  巷内最著名的建筑,是93号院,据说是清代重臣年羹尧的旧居。

  “抚远大将军”的遗产

  《明清西安词典》中将大学习巷记为学习巷,明清时,其东有长安县衙署和城隍庙,此巷在原隋唐长安皇城内承天门街西侧的右武卫和司农寺处。唐末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皇城改为新城后,逐渐成为居民坊巷。民国时改称为大学习巷,沿用至今。

  大学习巷93号老院,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是清代名将年羹尧的故居。

  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可谓位极人臣。

  年羹尧征川藏、平青海的丰功是国家大事,离西安百姓太远,但西安人熟悉的都城隍庙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失火烧毁后,的确是由当时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用明秦王府砖石木料重修的。重修后的西安都城隍庙“规模宏大,栋宇崇宏,雄伟壮观、甲于关中”,与南京、上海城隍庙并列为中国三大城隍庙,这不能不说是年羹尧为西安留的一个纪念。

  关于年羹尧在西安的事迹,清代史料笔记《啸亭杂录》中有一则《年羹尧镇西安》: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不过寥寥数笔,大约是用兵入神之类。由于近人评价此书“八卦与真相同在”,因此书中所录“大将军”的事迹,也无法轻易采信。只有这大学习巷里的93号院落能让人遥想一下当年。

  院子是个今天看来不太大的四合院。穿过一条窄窄的甬道进门,右手上方坐南向北,是一个约七八平方米的小戏台,上房西向,是一座二层小楼,斗拱屋檐,四角雕有龙头。龙头不大,谈不上精美,更谈不上“气魄”。院子已基本毁损,有搞建筑的朋友猜测,原来的格局应该是两进偏院,左手面南的房子应该是堂屋,东北边后院是内室。

  院中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椿树颇有古树名木的气象,右手边的戏台虽已破败不堪,但是从残存屋顶的木构架和窗棂的雕花依然能看到过去这里的精致。戏台周围的建筑也已经翻新,但是有些木雕和石刻仔细看,过去大家院落的气派还是能略窥一斑。

  深宅大院的寻常人家

  据说这里过去主要是年羹尧的姨太太、丫鬟们的居所。整个房屋的面积有上千平方米,从东往西第一院为前门,下人所住,已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场大火中毁灭。第二院为主人所住,四周为两层阁楼相拥,共有三十多间房屋,房屋建筑精细,房屋外侧的木质雕花和彩绘装饰还依稀可见。

  北侧的两层厢房,木隔墙雕工甚为精细。古建虽保留得较完好,但已经破败不堪。第三院为娱乐院,建有戏楼看台,戏台正对面建有高大的主看台,两侧还分列了十多米长的包厢,可容纳百人看戏。穿过一条细长巷道,又来到一进院子门前。院子面积不大,但古建保留得较完好。尤其北侧的两层厢房,木隔墙雕工甚为精细。南侧厢房有部分已经坍塌。

  现在这个院住了有近十户人家。一位户主吝女士说,在娃他爷的遗嘱里才知道这处的房子是他们家的,2007年开始打官司,直到2012年才拿到房子并办了房产证。可是现在的房子已经没法住了,因为房产纠纷,房上的瓦都被人拆走了,想改造,地方小,又怕担着破坏文物的罪名,“这所老宅属于国家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也一直不敢随意翻修,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屋顶上盖着塑料布,一下雨屋里都是水,夏天也潮湿。”

  而另一户人家则痛陈了半天甬道口的麻将馆,“一天到晚吆喝,乌烟瘴气的”。

  没有了王侯府邸的气象,寻常人家的家长里短使这座院落有了烟火气。作为一段历史,如何能恢复这座古宅原本的样貌,给后人留下记忆,成为这个宅院住户的心愿。

  “多年来,由于院内的房屋年代久远,虽然部分房屋出现倒塌现象,但还保留着原房屋的整体结构。”一位住户说,这座老宅保存的还算完好,它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虽然部分门窗、木柱已有破损,但原房屋的整体结构还都保留着。

  在网上搜索到这座院落曾于2008年受到过一次关注,当年莲湖区旅游局在其工作总结中表述:对历史民居进行调研,增加散步道旅游看点。今年重点对大学习巷93号清朝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府邸进行了调查研究,向区政府提交了《关于大学习巷93号民居现状的汇报》,提出了将居民搬迁,整修民居对外开放的建议。

  古民居保护亟待突围

  大学习巷93号院落再度成为新闻,已经是六年后了。

  2014年,本地媒体刊发了一篇《年羹尧所建宅院破损严重屋主希望恢复古宅原貌》的报道。报道称,院中除了南北厢房的屋顶均有损坏,北墙上半部分也逐渐出现破损。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近二十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西安老城遭到破坏,整座城市有古城墙却无古城,有历史,少氛围。目前西安现存的传统民居数仅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百分之三十,城墙区域内的传统民居大多集中在北院门、东木头市和柏树林地区。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保护名单的古民居中,大部分建筑已成为危房。

  西安市文物局一位老领导曾说过西安古民居保护遭遇的一些困境。

  从保护传统民居的角度看,这些民居仍具有重要的人文与科学价值,但这些民居大部分都处于西安市老城区未被开发改造的区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民居将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消失了。其存在现状是有的院落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还存在,但存在添建、改建现象;有的院落整体格局保存不完整,院内存在部分传统民居建筑;有的院落条件差,存在少量的传统民居建筑;还有的建筑细部需要保护。

  他认为,传统民居出现如此境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旧城改造不规范、房屋所有权不清和民居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如有的传统民居院落保存较好,主要建筑均在,但它已是第三代人居住,分给几个兄弟,人口一多,改建、添建情况严重。同时,《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对民居保护均无明确规定,对住户的拆除、改建没有任何约束。

  而2007年以来得到西安市政府的抢救性保护的古民居,在按历史原貌恢复建筑特色的同时,并对生活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高培支旧居、北院门一百四十四号、芦荡巷姚家大院等古民居已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西安市政府列为民居抢救性保护工程的大麦市街三十八号院,正式面向游人开放。

  西安一位老专家动情地说道:散落于市井中的西安传统民居在传递千年古城记忆的同时,也留存着古老的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宝遗存用做展览、开发旅游,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留住城市的优势和文脉。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传统民居 回坊 秦王府

上一篇:西安房地产回暖 二手住宅市场销量屡创新高 下一篇:西安今天局地有小雨 后天转晴气温升至19℃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