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内容”制造商,他们也常常强调“内容为王”,以彰显自己在商业版图中的价值与地位。但你去看看,在这样的公司里,往往做内容的岗位薪资是最低的。
是的,内容为王,但做内容的人充其量只能姓王。
我一位同学,18岁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从事影视行业,《爱情公寓》和《幻城》都有他的参与
我问他做编剧好玩不,他说不好玩,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是个新人,你写的剧本再好,对方都会搪塞你的报酬,美名其曰“给你个机会就可以了,等你以后出名了如何如何。”
△ 《大秦帝国之崛起》2月9日央视一套开播
在西安做编剧的我没接触过,但见过很多做公众号的,每当一个公众号某篇文章取得10万以上的阅读量时,总会有其他公众号的运营者在文中挑各种各样的毛病,总之就是要判其“哗众取宠,没有营养”,让自己获得思想上胜利。
这种人我见过很多,其中不乏五十多岁所谓文化产业中的“老前辈”。
我认同不能仅以数据来论成败,但我不认同这种从小心眼里发射出来的冷箭。“文人相轻”也不足以总结这其中的滑稽。
△ 西安演艺集团话剧《麻醉师》获得第十五届文华大奖
如果西安真的让一半的文化从业者下岗,我猜想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景况:很多自以为是文人的人会因为没有被裁而丢面子,很多被裁的文人会冲之前自己看不惯但同样被裁的人骂,“你TMD也配跟我一起?”
所以,各位文化企业,不要担心裁员扎手,当他们互为攻受,你又怕什么覆水难收。
编辑:王彬
上一篇:西安车主违停高达49次 听听违停"大户"怎么说 下一篇:西安一男子街边拆车牌 违法行为被热心群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