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提升国民幸福感
从衣食住行到信用环境,从民生期待到幸福感,大调查通过数据,寻找实现全面小康的抓手。
大调查发现,“健康状况”已经在百姓心中成为影响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是:家庭关系、收入、婚姻或感情生活。
大调查细化对比发现,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工作压力(53.97%)、空气质量(43.79%)、情绪心态(41.82%)、食品安全(37.26%)、饮食习惯(35.54%),选择这五项的受访者均超过三分之一。
购房意愿持续下降
租售并举时代来临
从这次大调查看,租赁正在成为一种城市居住方式,租售并举的居住时代正在来临。
大调查通过数据洞悉百姓财富观的变化,发现过去三年,百姓购房意愿持续下降,将近8成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如果租房子品质足够好,或者租期足够稳定的话,愿意一直租房。这个结果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可以预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正在深入民心,中国房地产业租售并举的时代正在来临。
小城最温暖
幸福感“十项全能”
“小城市”幸福感来自哪里?简言之就是“十项全能”——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打分,从收入状况到食品安全,从住房条件到交通出行,大调查列出的10个选项地级市全面超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小城”居民不仅感受幸福,对未来也更有充满信心。大调查发现,有56.73%的地级市受访者认为2017年他们的收入将会增加,远超过大城市。预计收入会减少的比例,也低于大城市。
一线城市“忙充电”
二线城市“重养生”
70后成为2017年更愿意投入“自身大脑建设”的主力,有着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不同收入的人群中,年收入在3-8万和20-30万的受访者在教育培训上的消费意愿最高。从区域看,一线城市在“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上,表现出了明显高出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意愿;以北京为代表的所有一线城市均在“教育培训”消费意愿的前十位。
编辑:杨蓓蕾
上一篇:女明星拼命保持的“少女感”是什么?娱乐圈为何如此偏爱 下一篇:84岁老太和儿子骑摩托去西藏 嫌海拔不够高连称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