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海航迷雾:“看不懂”的背后

关注 中国青年网1 2017-04-24 21:04:39
[摘要]  “红牌”频频   陈峰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寒风凛凛,危机来了,海航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外界对海航集团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海航...

  “红牌”频频

  陈峰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寒风凛凛,危机来了,海航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外界对海航集团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海航集团的确正在经历着一场考验。

  1月12日,海航集团2012年工作会议在海南召开。连续三天的封闭会议探讨了海航的现状与严峻的内外部形势。面对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调整,海航的高管们忧心忡忡。

  在过去的6个月里,海航系统内200家公司的关停,并没有给这个大的肌体造成太大震荡。如今,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时刻,海航作为一家中国大型企业该如何进一步应对,成为摆在董事长陈峰、副董事长王健等人面前的重要问题。相比2003年、2008年两个海航发展史上的关键年份,2012年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进还是退?收还是放?

  会议午餐时间,一位海航高管在餐桌上对一年轻中层干部指点说:“以前你的领导是找你要收入,现在是既要收入,也要利润,明白了吗?”这样面对面的教导,也从侧面反映了海航集团正在发生的巨大转变。

  2011年底,海航集团旗下的独立板块—海航商业被并入海航实业,这意味着发端于2003年的海航商业,在经过几年声势浩大的扩张与圈地后,最终被踢出了海航集团的重点产业板块行列。与此同时,海航酒店集团则将脱离海航实业,并入海航旅业。

  这一轮结构调整后,海航集团最初规划的八大产业集团获得重新定义,航空、物流、资本、实业、海航基础、海航旅业六大板块成为海航的发展重点,地产、商业、航空食品退居三线。

  “有些产业不是我们的战略性自主产业,做得好,你们就存在,做不好,统统给我退出,海航只有三个核心板块,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李先华如此评价这次调整。

  对于过去几年快速膨胀的海航集团而言,这一调整既是外部环境变化后的应对之策,更可以理解为对扩张本身的一次反思。事实上,过去几年来,海航集团在管理上的大幅放权,已经为企业的经营埋下了众多隐患。

  海航集团的膨胀速度有多快?从其分(子)公司的数量变化上可以略窥一二:2009年海航集团旗下公司不到200家,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311家,2011年上半年海航运营公司数量超过550家。两年时间,海航集团通过兼并收购和产业扩张,公司数量扩大近3倍。对一般企业来说,如此扩张速度近乎疯狂。

  “2008年金融危机后,海航集团管理方面有一个放权的过程。”李先华表示,海航希望借金融危机加快扩张脚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当时海航高层给予各产业集团的指示是,大家都是市场竞争里的小老虎,要寻找自己本行业的、世界一流的标杆企业,确定奋斗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资金自筹,自主经营,除了大的投资要报集团审批外,我们有意识地让各个产业集团试一下,有一些成果,但也出了一些问题。”李先华承认,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复杂性估计不够,对收购之后的后期整合和管理没有跟上,导致了有的企业收购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比预期目标要差。

  对湖南粒粒晶米业的收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11年初,海航集团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一揽子收购协议,包括海航商业收购家润多超市、天玺酒店,海航实业旗下的食品类上市公司易食股份收购湖南粒粒晶米业。当时,海航实业邀请了一家国内著名的审计事务所去审计粒粒晶,但没想到对方用假的财务报表蒙混过关,等到易食股份进入后,才发现这个企业的诸多问题,至今项目盈利比想象中要差很多。

  同在2011年初,海航集团管理层提出“超级X计划”,海航实业、资本、旅游、酒店、地产等各个板块如同注射了强心剂,密集展开多起收购,这些收购尽管带动了海航集团资产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但自主性强的各产业集团在决策和整合方面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以海航商业为例,这些年确实收购了不少公司,但整合方面建树不多,他们的干部非常年轻,缺乏实业经营的经验,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本刊记者,海航商业2011年资产规模达175亿元,成员企业25家,而利润只有几千万元。

  目前,在海航集团的各个板块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依然是上市公司海南航空,2011年前三季度,海南航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6.6亿元,在国内几大航空公司中一枝独秀。此外,机场板块每年的利润在5亿元左右,金融板块的利润则在10亿元左右。目前,亏损最为严重的当属大新华物流。

  李先华表示,海航高层一直希望海航的产业布局可以像一只手一样伸缩自如,摊开了是一张大手,收回来也是紧握的“拳头”。但说起来容易,真正执行起来动作难免变形,而真正收回的时候则又伴随着阵痛。

  形势显然不容乐观。陈峰在2012年工作会议上称,当前国际形势寒风凛凛,危机来了,海航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副董事长王健则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来形容海航未来的全面风险管理。

  无论如何,相比过去边界模糊的激进扩张,海航已经呈现出了收缩势头。未来一段时间,海航在国内外扩张的脚步将放缓,收购的对象也将聚焦于航空产业链上的大企业。

  “以后海航只吃大项目,不吃小项目了。”陈峰说。在面向200多名海航高管的讲话中,陈峰首次提出“五不投”原则,为海航未来的扩张定下纪律,包括小的项目不投、与主业无关的不投、盈利前景差的不投等等,目的是校正海航的航向,将主要资源聚焦于航空旅游、物流和金融几大战略主业的投资。

  “我们之所以决定‘收’,一个是整个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集团要再次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第二点,我们的投资管理是存在问题的,我们需要反思,需要把我们部分企业的投资体系理顺,有的做得很好,有些投资已经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而有些则出现了失误。”李先华表示。

  目前,海航正在加强对各成员企业的效益考核,建立了“黄牌”和“红牌”制度,对“黄牌企业”进行警告,限期扭亏;对“红牌企业”进行关闭清算,企业经营班子就地免职并解散,并追究相关领导者责任。作为放缓扩张节奏的重要一步,海航已撤消了华南、华北、东北等众多区域总部和平台公司,以遏制投资冲动。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17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西安开幕 聚焦“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