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大学区”做法不尽如人意 探寻“集团化办学”模式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17-06-15 06:35:45
[摘要]近日,西安市公布了一批干部任命,但空缺近百天的西安市教育局局长仍悬而未决。权力集中不仅不利于办好学,还可能成为少数人手里的寻租工具,西安教育早该破除体制机制的利益闭环了。

  近日,西安市公布了一批干部任命,但空缺近百天的西安市教育局局长仍悬而未决。对此,一些西安教育界的资深人士很是着急。

  近日,华商报记者与他们进行了座谈,聊起对教育行业现状的认识和期盼,他们也想向迟迟没有到位的教育局局长喊个话——您是否愿意直面问题?有没有魄力和勇气痛下针砭,实干兴教?

  教育工作者的麻辣“谏言”

  “一些所谓的名校通过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挖尖子生,提升升学率,事实上在破坏教育均衡。”

  “‘大学区’建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早已偏离了本意,在执行上无法达成其设计的目标!”

  “小升初用抽签的办法是懒政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公平,难道家长抽签决定孩子上什么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是公平的?用‘运气’来决定教育资源的配给,感觉多少有点荒唐。”

  关于西安教育资源划分的矛盾为何长久困扰着大家?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来听听西安教育界资深人士怎么说。

  优质资源的过度集中并不是好事

  上学矛盾为什么这么多,其根本原因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太少。而被视为优质教育资源代名词的所谓“名校”,其实只是“看上去很美”。

  “这些‘名校’升学率很高,但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网罗了大量优质生源,这样谈升学率没有意义。”一位教育学者直言不讳地说。但升学率让家长们对“名校”趋之若鹜,硬件、师资、人才等优质资源不断向个别的学校集中,如此循环下去,公办学校就很难参与竞争。这也就导致每年学区划分一出来,争抢教育资源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毕竟好学校的学位是有限的,而大多公办学校竞争乏力,又入不了家长的眼。

  “教育部门在划分学区的时候,应该更广泛地听取基层意见,正视矛盾,提前解决问题。”一位校长说,尤其是在择校问题上。

  说起来,这些“名校”的性质很特殊,它们既不是民办学校,也不是公办学校。说是民办吧,他们都是国有资产投资建校办学;说是公办吧,他们又都在收费,同时也不完全遵循西安市教育局的学区划分和“就近上学”的原则。“实际上它是公办民助”。

  最典型的情况是,名校中有些是高校产业,学校是由国有资产出资,校长是由学校任命,正是因为这层“特殊身份”,教育局没有人事权、财政权,在很多方面也只能协商,因而在教育局划片的时候就会很尴尬——即使户口在学区范围内,但部分“孙辈”孩子仍要掏钱才能就近入学。“高校学校不执行市区教育局的学区划分,市区教育局本质上也没什么办法。”这位校长说。

  教育生态不正常

  教育局、学校、家长三败俱伤

  那么如何才能破题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大家认为,解决办法就是“像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说的那样,做大增量。”

  “不要总想着在存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在增量中发展和促进西安教育。”一位老师说,不如花力气发展新的教育体系,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权。比如鼓励多发展一些好的民办学校,不能老百姓一喊教育收费高,就对民办教育束手束脚,限制其发展壮大。

  “每年想择校最终如愿的家长有三类,”另一位校长直言不讳地说,有钱的、有门路的、敢喊叫的。一些家长以每平方米1万-2万的价格高价买“学区”房,他们的房款里“最有价值”的很可能是所谓的教育配套费。对于这些家庭而言,他们在这场抢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中取胜了,而那些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却同样优秀的孩子还没“上场”就丧失了资格。有门路托人找关系择校的和敢喊叫迫使教育部门最终妥协的,都属于教育资源抢夺。这样的教育生态是不正常的,也让教育局、学校、家长三败俱伤。

  “什么是教育公平?”该校长说,他认为最大的公平就是让老百姓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给大家提供好的公办学校、好的民办学校和好的公办民助学校。然而现状是,优质的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还都远远不够。

  教育资源尚存浪费

  校长负责制难落实

  “是西安的学校少吗?西安的学位少吗?”一位校长说,事实是有些公办学位和公办学校的资源还存在浪费,不少公办学校因为各种原因学生不足,学位长期空缺。很多开发区投建,交还给行政区管理的学校都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城中村改造后,一个24个班的崭新的现代化学校,开学两年只有2个班,难道不是一种教育资源浪费吗?希望未来的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可以看到这些问题,做出改变。”

  此外,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管理者和老师,对于管理方面也有很多感悟。公办学校招新老师,需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最终通过主管部门公开招聘选派老师,招来的老师好一点儿的可能去了区重点学校,一般的就去了普通学校,而所有这些公办编制的老师工资是由教育部门发放的,“校长既不掌握老师的工资收入,也很少有激励奖励的空间,没有管理抓手的校长,能哄着老师们把书教好就不错了。”

  “这里面反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一位专家说,校长没有人事权和财政权,不能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招到满意的老师,招来的老师无论工资、评优都掌握在上级主管部门手里,校长在管理上很乏力。此外,校长没有财政权,什么事情都要报批,因为行政流程或管理机制的问题,政府采购的钱、教育投入的钱,有很多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办学校的校长、老师在办学上有心无力,甚至一些公办学校的校长只是把这一职务当作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这样的学校怎么可能办得好呢?”

  几位校长呼吁:要真正地落实教育部很多年前就提出的“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充分的人事权和财政权,不用花每一笔钱都要审批,采用预算及审计制度;各项教育经费能不能各区按比例划拨,由各学校上报预算,区教育局根据预算审批拨款,学校预算,学校负责,学校花的钱可以接受全面合法的年度审计。

编辑:王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区 集团化办学 教育均衡

上一篇:心疼!奶奶转身取碗瞬间 户县3岁女童跌进开水锅 下一篇:西安男子工作中骨折 因没签合同被公司否认是其员工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