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正文

《中国诗词大会》陕西选手陈更《几生修得到梅花》出版

专题资料库 华商网-华商报 2017-07-09 19:31:18
[摘要]《中国诗词大会》优秀选手、被称为“会造机器人的诗词才女”的北京大学智能康复机器人专业博士生陈更的诗词赏析作品集《几生修得到梅花》日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的第一本诗词赏析作品。

《中国诗词大会》优秀选手、被称为“会造机器人的诗词才女”的北京大学智能康复机器人专业博士生陈更的诗词赏析作品集《几生修得到梅花》日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的第一本诗词赏析作品。陈更在陕西关中的乡下长大,闲依农圃邻,常作山林客,诗与她在漫漫岁月里的温馨相伴,这本书就是从当时的悠然心会和后来的一遍遍重温中来。她的文字真诚又有灵气,清冷不落俗套,没有华美辞藻的堆砌,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性,也不借助“唯美”空洞的煽情,悄无声息,直抵人心。

  7月8日下午,“《几生修得到梅花》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陈更与小说家、诗人蒋一谈,《中国诗词大会》选手彭敏一起,与广大诗词爱好者分享他们的读诗心得。

  陈更提到,现在人们很容易在快节奏中迷失,在追逐房贷、赶着打卡的过程中绕了大弯路以后才意识到活成一个有温情的人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比如做一顿饭给家人吃,或者和朋友一起散散步。她觉得读诗词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慢下来,能够看一看北京的绿化带上总是盛放的蔷薇花,去尽早地遇到各种不同的心性和命运,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蒋一谈很欣赏陈更的文字能力与口语能力,他期待二十年后,陈更成为一位“更牛的叶嘉莹”,叶先生早已看透人生的滋味,她的诗词赏析以谈论文本居多, 而陈更的这本更能打动年轻人。他认为汉字是有重量的,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命,陈更把这些有重量的生命体轻轻地拉到了当代,源自她细微的感受,也因她内心对生活向好的信念。内心的诗意非常重要,因为诗词是人类的大创造,人类文明的源头,绘画和文字是记录人类文明的一种最精粹的方式,同时也是对所有拥有汉语的人的警醒、鞭策,同时也是提升理解和掌控能力的阶梯。

  彭敏戏言陈更改变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风格和节奏,他们开始比较慢,而陈更像拼命三娘,抢答非常快,他刚一上场就被陈更秒杀掉了,之后他仔细研究陈更的路数和答题技巧,开始模仿她,追随陈更女神的脚步,实力一下提高了很多。他认为陈更的这本书,不是在解读诗歌,是在体验诗歌、感受诗歌,陈更选诗有独特的眼光,她与叶嘉莹读诗也是不同的风格。叶先生读诗会引经据典,介绍时代背景、社会制度等,一般人尤青少年读来会感觉有距离,而陈更则是用感性的语言带读者体验诗词的美好,去体验诗词在历史的纹路当中美丽的褶皱,再加一些特别有趣的小故事,让读者不光体验美,同时还有文本背后有趣的人生故事,明白诗词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因而彭敏认为《几生修得到梅花》是非常好的青少年诗词普及范本。

  工科博士生读诗:本真的热爱、赤诚的纯粹

  92年出生的陈更,因参加两季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而受到关注。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工科生,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现在北大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读博士,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蒙曼看来,陈更“学自动化,弄机器人,让我这个文科生‘不明觉厉”,所以反倒会多关注她一些。”

  对陈更来说,读诗不是长学问或本事,而是出于本真的热爱、赤诚的纯粹,与功利无关。她在舞台上“总是笑盈盈的,穿一身蓝袄青裙,有古君子之风”,她的读诗心得也是真诚朴拙,原汁原味,从漫长时光中积淀起来的,让人体会到诗词是如何“莫名其妙”地打动了我们,成为我们精神血脉的一部分、一种须臾不可离的审美方式、无法忘怀的人生哲学。

  纵观全书,那些陈更喜欢的诗句,都没有浓艳的华彩,“白云”“树枝”“岭树”“秋夜”“深竹”“枯荷”,不要说所谓”唯美”,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很少见。她的语言亦是如此,所求不过尽意、尽情,表达的熨帖,自然地彰显着语言功底,这是她的可贵处。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喜欢看似平白,但是很深情的诗句,‘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样的感觉。而不是以华丽词藻来塑造的。”

  中国诗词大会》中走出:把诗读成了日子,日子过成了诗

  陈更因《中国诗词大会》而为人熟知,人气蹿升,成为这档节目中出镜率、人气最高的选手之一。陈更则显得宠辱不惊,她只是自然而然地展现,释放诗词中蕴藏的巨大精神能量。她早已把诗读成了日子,日子过成了诗:想家的时候,就顺带着想念了在家读的诗;念诗的时候,也顺便又想了一回家。

  评委康震老师对她的储备量很认可,还在节目中赞她“很有悟性”;四期擂主彭敏曾戏言她的实力让人“魂飞魄散”。粉丝们对她的文字有深度共鸣,他们说:“陈更用最感人的语言讲述诗人当时的心境”“看了陈更的文字,我的心化成了一汪春水。”陈更在抢答环节的快更是出了名的,她常常凭借极少的信息量就猜出图画所表现的诗句。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不止于几千首诗词的背诵量,还有十几万字的诗词赏析、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诗词心得音频分享。

  “诗从几千年前赶来,赶来温暖我们;而你从千里之外赶来,共襄盛举”,在潜移默化中埋下一颗颗火种,应该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策划和《几生修得到梅花》一书出版的初衷,也是这个时代的期待。

  以同理心还原“那一刻的情深”

  诗词大会之后,对于“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这个问题,陈更最喜欢一位网友给出的答案:“那些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们,都已经携带着作者创作那一刻的情深,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本书中,她首先以初心解初心,尝试以同理心还原诗人创作“那一刻的情深”。

  陈更与诗人情感、灵魂、生命层面的相契让人印象深刻。陈更不是专业的诗词研究者,但她的解读却让许多读者深深共鸣,看过本书一些篇章的朋友写道:“我从陈更处重新理解了诗词,重新爱上了诗词。”很多粉丝通过她,对诗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领会精髓、真意,因为陈更逐渐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她不仅体会深刻,也善于表达,说出了许多爱好者感受到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话:

  她的诗词赏析,都有这样强烈的代入感。而所谓“草蛇灰线”,在书里,便是那一组组她生活中与诗词有关的画面。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在生活的某一深有感触的瞬间,想起一句诗词,觉得其中诗意、情感和意蕴那样熨帖当下的心绪,惊诧于古人在千百年前就能用如此恰切的语言、如此美妙的韵律来表达它。陈更将她所经历的这些瞬间都记录下来,比如:

  ……远远地我看到父亲站在路边,背景是冬日路边一排光秃秃的行道树。父亲在已龟裂的不合身的皮夹克里,显得单薄憔悴,他搓着双手,头向前探着,站得一点儿也不挺拔。我心里突然涌起了莫大的难过,我想起了“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带着壮志难酬的遗憾,父亲老了。

  我第一次遇见《孟珠》,就在一本小说里。女主角苏韵锦正在图书馆整理书,一摞书须放到书架最高的地方,她踮起脚也够不着,这时有人在旁默默拿过书放好了,她转头,看到一张沉静的侧脸,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呈现了一个句子:“攀条摘香花,言是欢气息”。

  本书的书名《几生修得到梅花》出自南宋末年谢枋得《武夷山中》,谢枋得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后被胁迫绝食而死。陈更说特别欣赏这样有骨气的人,她的性格也有倔强的成分,所以喜欢有格调、有意境,而非华丽堆砌辞藻的作品。用这个书名,也是对自己文字和人生的期许。

  几生修得到梅花

  陈更著

  定价:39元

  东方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诗词大会 陕西选手 陈更

上一篇:在西安也能看到萤火虫? “萤火虫探索之旅”带来不一样夏日 下一篇:纪念摄影艺术家刘复汉诞辰八十周年《静观万象 大方无隅》在陕首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