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陕西将建全世界首个高铁大范围鸟类防护网

综合新闻 西安日报 2017-07-16 09:49:28
[摘要]西成高铁拟定于10月1日通车,这是横穿秦岭的首条高铁,然而秦岭又有着多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如何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保护它们?

我省将建全世界首个高铁大范围鸟类防护网

正在建设朱鹮保护网

西成高铁拟定于10月1日通车,这是横穿秦岭的首条高铁,然而秦岭又有着多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如何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保护它们?“通过8年的研究和监测,目前实施完成的西成高铁野生动物保护总体方案,是在我们总结多年科研成果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经多方专家论证设计的世界一流的生态建设方案。”7月13日,正在野外工作的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吴晓民的名字多年来始终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紧紧连在一起,他研究藏羚羊十余年, 2002年,他的团队开始承担“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监测、评估”课题,建设的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保障了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衍。

隧道穿越保护区 让秦岭大熊猫安心生活

西成高铁要经过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等多个生态敏感区,如何保护这里栖息的野生动物?团队从2009年不间断地在秦岭跋山涉水,反复进行实地勘察和生态监测。

“这个地段选择隧道这种建设形式,就是为了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建设中要考虑隧道的出入口,又要考虑隧道离地面的距离(深度),还要考虑斜井(出渣口)的位置,在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可行的条件下将对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降到最低。”吴晓民介绍说。据了解,宁陕县新场镇菜子坪地区是两个不同种群大熊猫的交流通道,大熊猫极有可能从此迁徙而过,从2010年开始,吴晓民团队在隧道两侧和高架桥上布设了数十台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当地的野生动物活动规律。每3个月左右,将采集的数据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让人欣慰:周边野生动物的活动频率、数量在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后,并无明显变化,高铁建设对秦岭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并无大的影响。

“在高铁建设阶段,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运营阶段还需要继续监测,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的隧道建造得很深,预计运营阶段的噪音、振动等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影响不会太大。”吴晓民举了个比较通俗的例子:比如城市里的地铁建造得很深,对地面的人群影响就很小。

保护朱鹮:建起了长达16公里鸟类防护网

汉中盆地是西成高铁必经之地,这里也正是秦岭四宝之一——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飞的朱鹮一旦撞上高铁,不但朱鹮会死亡,对高铁安全也是极大的隐患。“西成高铁无法回避地要穿过鸟类保护区,这是很少见的情况,所以我们的保护调研、论证等才如此谨慎。一定要拿出非常稳妥的方案。”吴晓民解释说。

为了保护朱鹮,吴晓民团队和当地有关部门等多方进行了多次论证。可不可以在这里也做成隧道?这是有关部门的意见,但这在技术上难以实现。2011年上半年,吴晓民、张洪峰等人接到了西成高铁建设方的委托,翻阅了大量的国外文献,并远赴海外实地调研,但是经验还是太少。最终,依据以往鸟类保护方案,吴晓民团队设计出保护网的方案:在通过朱鹮保护区时,长达约16公里的高铁两侧均装上特殊的防护网,高铁在此地区也以高架桥的形式通过,下方设置宽大的桥洞,不仅是鸟类,其他动物也可以自由通过。

方案有了,但是网子具体怎么设定?采用什么材质?什么颜色最合适?要建多高?网格的大小多大……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的试验和监测来说明。在长达1年多的时间内,科研团队在两个试验段进行了多个实验,用吴晓民的话,就是“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最终,护栏用蓝色,方便朱鹮识别;用细密的金属网防止朱鹮受伤;网格的大小也依据朱鹮的体型精心设计,大小要让朱鹮即便误撞也不至于被卡住,能轻松挣脱。

设计好了网子,就要验证,截至目前,在中国科学院西安网络中心的鼎力支持下,通过安装的红外相机和视频拍摄设备显示,至今为止都没有发生过一例朱鹮撞上防护网的现象。为何如此的谨慎?原来,一旦高铁运营,再做调整难度就很大了。

“在高铁建设中针对鸟类保护安装特殊的防护网,在全世界来说,西成高铁都是第一条。”吴晓民这样说。

西成高铁的开通,这些保护工作结束了吗?并没有。据悉,吴晓民团队在高铁沿线的监测工作,将会持续多年乃至更久。

编辑:张宏敏

相关热词搜索: 世界 首个

上一篇:国务院第十七督察组在陕设热线 督查涉及六个方面 下一篇:全国多地陷“蒸烤模式” 有人称从未听说过高温津贴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