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的学员们正在训练。遂昌宣传部提供
为了让基层干部尽快转入“战场”,遂昌县组织该县450名村社主要干部,陆续在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参加培训。紧张而丰富的多形式教学让这些基层干部理论上得到了提升,精神上得到了历炼。
西畈乡举淤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兴结束培训后,在日记中写道:“几天的培训让我感受深刻,穿上红军装,心态立刻发生改变,思想顿悟,党性修养也得到了提升。齐声唱红歌、集体参加军训,更是让我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商场打拼,还是在基层为民服务,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觑。”
“‘红军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旨在让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全新的体验。”傅代根说。
近年来,遂昌一直在打造“五行遂昌,一诺千金”的旅游品牌,而作为“五行”之“火”的王村口镇的红色文化却并没有真正火起来,红色培训更是如此。
“以前仅是景点现场讲解,没有固定的红色教育基地,有一定的局限性。”傅代根道出其中原因,成立干部培训学院后,开展红色教育就有了基地,“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做成浙江的‘景冈山’,达到‘立足遂昌、面向丽水、服务浙江、辐射全国’的效果。”
在青干班学员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第二期红色夏令营正如火如荼开展,10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
红色古镇借东风助发展
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在王村口镇,但它的运作主体却不是镇政府。它实行的是政府监管、公司经营、市场运作的模式。这种模式既确保了红色教育的导向性,又不失红色教育的趣味性。
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成立后,浙西南红色教育培训有限公司随之成立,该公司主要负责学院培训事宜。而对外招生工作,则外包给了遂昌旅发公司。
“由市场去运作,减轻我们很多负担,节约了人力成本。”王村口镇党委副书记雷声亮说,除了培训招生面向市场,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的后勤保障也对外承包。“食堂就是承包给镇上一家餐饮店做的,我们只定标准,每天具体的餐饮内容全部由他们负责。”
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的一种创新,正是这种创新,让它有了生命力,有了持续发展的活力。
面向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王村口镇地方经济的发展。王村口集镇目前有两家规模稍大的宾馆,培训学员的住宿基本安排在这两家。正是因为这一商机,促动了宾馆负责人的改造升级计划。
“王村口的旅游资源是丰富的,但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我们也一直没能借助红色资源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这个是我们镇的短板。”王村口镇党委书记徐土生说,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的设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可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补齐王村口镇发展的短板。“接下来,我们要把王村口的红色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以风情小镇为发展定位,将王村口打造成长三角红色精品会务中心。”
记者在王村口镇宏济桥附近看到,一所老房子正在装修,计划做民宿。而这家民宿业主也正是看中了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给王村口带来的无限商机。
编辑:chaixi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