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正文

邢小俊长篇纪实文学《居山 活法》 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成功召开

专题资料库 人民新闻网 作者:刘俊刚 2017-08-05 10:30:10
[摘要] 2017年7月29日上午,“唤醒终南山”秦岭--终南山文化高层论坛暨邢小俊长篇纪实文学《居山 活法》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成功举办,终南山文化如何挖掘、如何继承成为专家研讨、交流的焦点。

  白烨: 发掘“注重精神、注重修行”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

  邢小俊的这本书是很超出我的意外,这是一部很独特、很重要、很稀缺的作品,弥补了题材上的空白。修行对一个人来讲是必须的,有信仰的需要修行,无信仰的也要在人生中修行,所以我觉得这个书的意义很大。

  他写出了一种活法,是人生的另外一种路子;同时也提供了一面镜子,书中写了很多人的追求,他其实写了很多人在人生中追求了一段之后的隐居,这是他写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这个作品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用一种猎奇的写法,而是对这些人的另类生活充满了敬畏、尊重、理解,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点上讲,他确实是写出了人生中的一种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这种注重精神生活的追究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所以我说它同时是一面镜子,那些人的很多想法和看法对我们都有启发,比如欲望上的减法,以及素朴生活观念。这些人首先是爱山、爱水、爱自由,追求和谐,对我们今天依然生活在红尘中的人都会有很多的启发。我就想这个书不是说看完以后就可以搁下,它搁不下,里面有很多金句,几乎每个人物都有金句,这都值得我们回味,非常有启发。

  这本书写出了一种活法,同时也提供了一面镜子。在我们很忙碌、很紧张的状态下,读这本书如沐春风,这个书写出了终南山的文化,作品里很多地方写了终南山的气场,终南山有一种独特的气韵、气场,这个东西在作品里表现的很充分,就是那种跟别的山非常不同的厚重的、人文的,以及人和自然和谐的一种东西。这种精神气韵某种意义上来讲构成了终南山独特的文化气场。从大处说,这个书我觉得还写出了一种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脉,就是注重精神、注重修行的这样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其实很丰富、很深厚、很悠久,其中应该包含这样一种修行文化,这个书把修行文化从古到今的传承,以及对人的意义写得很充分,从这方面来讲对很多人都有启发。所以可以把这本书理解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弘扬。

  邢小俊的作品非常的清爽、非常的精准,在抒情中兼有叙事,叙事中时有议论,这些结合、穿插、融合的比较好,所以整个作品看起来非常吸引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本书为纪实散文也立了一个高度,我觉得现在很多纪实散文要写到这种程度,这么多元素的结合搞得这么好确实不多见,邢小俊由此显示了自己在文学文字深厚、独到的功底。

  周明: 一部用双脚跑出来的奇书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 作家)

  这是一部用双脚跑出来的奇书,每一篇文章笔端都在探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邢小俊了不起,写了这么一本好书。这本书对我来说确实很亲切,我家乡就在秦岭的北麓,终南山的楼观台下。

  终南山果然是个有仙气的所在,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人用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手法,咏叹了终南山的雄伟壮丽。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时隔1200多年的今天,当代陕西籍作者、文化学者邢小俊,以脚来丈量终南,以心走访隐士,给文坛一本沉甸甸的文化盛宴。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开篇之序的终南玄关才读了几行并深深地吸引了我。序中就提出了很好的价值思考,文笔所到之处,处处体现出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造诣,对历史、地理、天文、人文、周易的博学,周游字里行间游刃有余,淋漓尽致地渗透而出,却有着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丝毫不卖弄张扬,我瞬间对这位年轻作家升起一股敬意。

  所谓文者乐山,终南山是大地智慧的额头,的确终南山是永无止境和探索的仙山山脉,是仙界与红尘的分解,那么多的隐士选择终南山,其理由也正由作者感悟到的,一个人到了山上后就犹如一滴水回归到大海,这样的感觉真好。而我也能感受到隐士在山里就如同胎儿在母亲的身体内那样的宁静和安详。作者写山中的花草,写蛇鸟鹰兔,写各种鸟兽植物在作者眼中和心地里,万物有灵、万物有情。作者写人,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特点是显著的,即便不看照片也能从作者笔端想象出主人翁的相貌和精神,这是很见文学功底的。

  作者探索精神层面的高度,带着现代人的种种反思,感受着农村和城市人的焦虑和不安,探讨着远古与当下审美的差距,探讨着城市与山的阴阳平衡,探讨着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循序渐进。通过作者笔端我们了解到隐士的生活状态,最简单的物质需求,最高层的精神需求,宁静至美,在常人看来非常艰苦,在他们自己却是其乐无穷。

  以上这些收获是作者用了两年多的每一个周末驱车入山,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跑坏三双登山鞋,以及在终南山的沟壑中经常摔倒和滚落这些代价而获得的。媒体人邢小俊被媒体长期关注,获得了许多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他的勤奋、他的刻苦、他的努力,实际上我感到他思想上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超越了他实际的生理年龄,因为用脚丈量的祖国山川,用心采写的名士、隐士,其目光及心灵所及之处比常人更深、更远、更神秘,其文化已达到文学、美学与哲学的自然融合。

  他写出了一种活法,提供了一面镜子

  丁临一:放大了一种有益于人身体和心灵的生活方式

  (武警电视剧艺术中心原副主编、评论家)

  这本书题材很独特,里面的人物及生活状态、精神状态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这样一个群体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有着巨大人口基数的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这些小众群体身上有他特殊的群体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他能够表现出当代人心灵的一种风向标式的变化,一些新的东西的出现。所以邢小俊用了很大的精力去追踪他们,并且贴近他们,甚至一直住到他们群体里面去,尽可能努力融入他们,使这本书能够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使我们身临其境一般去了解这些终南山的居山者。

  邢小俊的书把居山者主要分为三类人,一类是佛教徒,一类是道教徒,还有文化人。在书中大量的细节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在都市生活里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 这些居山者乐在其中,他们就是寻找这么一种非常简单的物质生活,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宁静。他们在生活中只获取那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是对这种物质生活的态度,就和我们当代都市人是截然不同的,或者完全是逆向而行的。

  第二种状态,这些居山者心态非常平和,与人非常友善,尽可能使得自己融入大自然,种地、种花、采摘野果、引来山泉,而且他们怀着非常敬畏的心情保护大自然,他们要烧一些柴禾的尽量捡一些枯枝,看到当地老百姓砍竹子他们会很心疼。他们对大自然全身心的投入让读者非常的感动。这是一个特点。

  这些居山者来终南山找什么?他们是在进行一种精神的反省,对自己的生活,或者对当代社会有一种反省,中国已经这么富足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都市病、富贵病,就是我到底要什么?什么样才是真正的生活质量的高水准,是大鱼大肉,是灯红酒绿,想要什么享受就有什么享受,这是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吗?未必。特别是这部书里写到这些佛教徒、道教徒和文化人,他们想在自己的修行、精神探索上有所突破,所以他们感觉到一定要跳出浮躁、浮华、喧嚣的圈子,在宁静中去思索、感悟,在大自然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部作品通过对这些小众人物生活状态的扫描,给我们13亿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健康的、有益于人的身体和心灵的生活方式。这本书把这种有益于当代人身心健康的东西推荐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价值。

  这本书介绍了18个人或者群体,无论佛教徒、道教徒还是文化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国情怀,都有在自己领域的精神追求,他们在不断的修行、精进,他们通过内心的自省,再通过和大自然的对话提升自己,实际上对我们整个民族来讲,他们这些人的精神追求非常具有示范意义的。 邢小俊在这本书里体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的写作态度,我们这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了,允许你去居山,你有居山自由,也有选择其他活法的自由,怎么样最适合你是你自己的选择。这本书恰恰好的是------邢小俊只对隐逸者的精神世界做了部分的解读,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学习、领悟和想象的空间。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长篇 纪实文学 研讨会

上一篇:"沣西新城杯"2017大西安创投项目选拔大赛60强名单公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