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下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童明先生在高新区i 创途衍生品概念店2楼畅谈阅读与文学,在解读木心先生独特的创新文学概念中,摆脱华丽辞藻装点的生活泡沫,用一颗朴实的心阅读文学。
活动中,童明谈到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下,如何看木心文学的世界性,尤其是他和先锋派文学传统的关联。在谈到当下的文学阅读时,童明讲述了自己在杭州一家书店的小故事。他爬上梯子到书架的最上面,发现感兴趣的书籍都被放置在最高处,而下面大都是有关成功学的书籍,也有一部分文学类的书籍,名字听起来甚是“文艺”,他从中随意挑选了十四本,用这十四本书的书名写成了一首十四行诗,读起来似乎没有不妥之处,似乎很是符合当下集体性的一种标准,但这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能代表文学。正如童明先生反复提及的:诗不仅仅是文字技术,同时,滥情是一种冷漠。
木心先生的《末期童话》在今天读来也似乎更能让人动容。尽管多次分享此诗,但再次提及,童明先生内心的万分感慨也依然能够深刻感受到。这是一个曾经受尽屈辱的人写的诗,但是它却饱含“童心”,这是令人惊讶的。童明先生还说道:这首诗看似简单,但在美的当中有思想,它也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在这里,他提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他说文学和现实并不是简单的镜像关系,文学在折射现实,不是反映现实。而虚构和真实也同样不可避免地被提及,关于虚构与真实,童明先生这样阐述:文学的虚构是真实的,艺术的真实是感悟的真实。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建立在一种悲观之上,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生,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正如1993他在和木心先生谈话时先生所说的那句:一个人只有一生是很单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