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鄠邑区贫困户家门口“农家变农场 农民变工人”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屈妍 2017-08-14 20:19:03
[摘要]发展产业是铲除穷根的根本之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鄠邑区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采取企社联合、订单养殖、折股分红等模式,立足优势壮大产业,使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农家变农场,农民变工人”的角色转换,为全区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发展产业是铲除穷根的根本之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鄠邑区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采取企社联合、订单养殖、折股分红等模式,立足优势壮大产业,使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农家变农场,农民变工人”的角色转换,为全区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合作代养”让贫困户成为中蜂养殖的“股民”

“我以前养过蜂,知道咋管理,我只管养好蜂,合作社统一卖,收的时候天天都有车过来拉。”今年5月,鄠邑区玉蝉镇涝峪口村中蜂养殖基地刚开始筹建,59岁的贫困户贾广亮踊跃报名成了第一批中蜂养殖的经营主体。

为了彻底挖掉贫困的穷根子,驻村“第一书记”翟向杰经长期调查与研究,决定将中蜂养殖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点,采用“合作代养”的模式,在村集体中蜂产业建成的基础上,再购置价值2万元的20箱蜂群,通过政策引进的专项扶贫资金,再给每户贫困户投入10箱蜂群,形成每户30箱的规模,统一交由合作社代养,年底进行收益分配,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变成“股民”,有效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无法落地的问题。

截至目前,涝峪口村通过繁殖再加上合作社的自有蜂群,已达到450箱的规模,成为秦岭北麓规模化中蜂养殖的第一名。蜂群已产出1200余斤原蜜,实现经济产值6万元,已经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的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涝峪口村制定的帮扶规划,今年实现集体产业的建立和贫困户脱贫,明年中蜂养殖运营顺利后将鼓励非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养殖,实现群众集体增收;2018年到2020年之间,形成集养殖、种植、科普体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原生态新型农业产业链,实现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入股分红”让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

“以前,守着一块土地,靠天吃饭。现在不但有政策性补贴还有土地租金、合作社务工费、合作社分红,一份土地竟然有多份收入,这收入不觉翻了好几番呢!” 鄠邑区新义村村民林明亮说。

新义村距鄠邑城区8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民经济收入以粮食种植以及外出务工为主。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刘超确定了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产业扶持方向,并成立了瑞民种植合作社,注册资金40万元,主要以苗木花卉种植、销售,家禽、家畜养殖及销售作为产业扶贫的发力点,3月底完成合作社产业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合作社第一个产业发展项目——苗木种植及家禽散养项目已经展开,重点将村内8个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签署意向书,为他们免费提供农药、化肥、机械及苗木,贫困户将以土地流转、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并享受每年合作社的分红。

同时,探索折股精准量化,按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的扶贫新思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持资金折股量化”扶贫合作模式,确保贫困户分享更多资产收益,积极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激活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确保扶贫对象长期稳定精准收益。

目前,新义村在合作社范围内已经形成苗木种植基地46亩,计划形成240亩左右,预计明年可为新义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

华商记者 屈妍 通讯员 席方园 孟杨诗桦

编辑:华商报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鄠邑区 贫困户 农场

上一篇:旅客在西安遇暴雨衣服淋湿 火车站运政帮烤衣服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