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
未对生态造成影响
已采取劝导等措施
会东县林业局造林股负责人赵如刚介绍,在会东,一直有吃金蝉的传统。但是,捉蝉在最近五年开始盛行,每年7至9月蝉出土的季节,在会东县的鲹鱼河、姜州等乡镇的多个山头,每天晚上多则上千人上山捉蝉。“一方面,金蝉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大,捉蝉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不少人消费观念发生改变,追求一些另类野味,而有的人纯粹是体验乐趣。”
据他介绍,除了吃蝉,会东县还盛产蝉的“附属食品”——蝉花。蝉的幼虫在破壳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具而只剩下一个躯壳。最后,菌丝体又逐渐转化、生长,从顶端分枝发芽,故而称为蝉花。这一点,有点类似于虫草,“价格每年都在涨,去年已经卖到10元一个。”
“人们上山捕蝉,是在树干上直接捕捉,不损害山林植被,而幼蝉又是在泥土中生活数年后才钻出地面羽化成虫,从这几年观察的情况来看,并未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外,从这几年监测的数据来看,这些地区蝉的种群并未减少。”赵如刚说。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捕蝉。”赵如刚表示,为防止过度捕捉,从近日起,会东县林业局安排相关人员在主要进山路口进行宣传和劝导,呼吁大家科学文明捕蝉。“如果发现有破坏森林资源等行为,将移交森林公安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