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科医生的一天:不怕娃哭怕家长闹,不吃喝也接诊不完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18-01-25 08:54:31 编辑:钟梦哲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晁爽在写病历。

  晁爽在写病历。

  “你真的想做儿科医生吗”

  下午1点多,上午门诊刚结束。病房打来电话,一对新生的龙凤胎要抢救,人手不够,作为儿科副主任,晁爽必须赶过去。

  40分钟后,抢救结束,午饭吃不着了,下午的门诊已经耽误了十来分钟。

  跟诊护士陈优方经验丰富,把饭团和酸奶递给晁爽,“给你2分钟。”

  晁爽测算过,如果医院兼顾门诊、急诊、夜诊和病房,儿科得有24个人,也就是说,现在仅有5个主治以上级别医师和3个住院医师的儿科,人手要增2倍以上,才可能轮转得开。

  16年前,晁爽决定做儿科医生的时候,带教医生让她慎重考虑。

  “小孩没医保(2010年开始,北京学生、儿童门诊被纳入医保报销),给小孩看病特别穷,小孩还天天哭,不会配合你,家长还跟你打架,你真的想做儿科医生吗?”

  但晁爽的家人没反对,她也喜欢孩子,一心一意地来了。

  但对于现在的医学生,“说什么都没用”,晁爽基本招不着人。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医学生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在医院轮转一圈就知道了。”晁爽回想自己带过的医学生们,带教期间,都喜欢儿科,但一结束,都再也不回来了。

  国家卫计委2016年数据显示,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是医疗机构其他执业(助理)医师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近200人次,是其他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

  此外,在职的儿科医生正大量出走。

  2017年5月,《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发布,统计显示,最近3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比10.7%。其中,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为14.6%,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55%。

  儿科用药量小、纳入医保项目有限,儿科在医院内的支出消耗大、经济效益差,也很难有创收,儿科医生排名靠前的工作量和居于末位的收入,让医学生和在职儿科医生“用脚投票”。

  “真的全靠家人理解”

  医生间有一个常开的玩笑:“孩子以后要做大夫,是打断腿还是打断胳膊,还是直接换大脑?”

  为什么还要坚持?

  “我们科室的同事都是冒着理想主义泡泡的人”,而如果孩子想做医生,“我能接受”。一天的门诊结束,晁爽轻轻一笑,起身去查房。

  下午6点,趁晁爽下班,宫欣打电话向妻子邀功。儿子小灰灰6岁了,刚刚拿了3个100分,张口向妈妈要一套人文地理书。

  “科目的成绩老师一早就发给我,现在才回,太失礼了。”门诊结束,家长们带着孩子逐渐离开,晁爽终于有机会拿出手机,查看儿子的期末考试成绩。这是晁爽忙碌30多个小时后难得的轻松时刻。

  儿子大名叫宫晁拓海,取名字是有讲究的,她喜欢周杰伦,心心念念的是他演过的“藤原拓海”。

  但也只在取名的时候讲究了一下。

  “野草。”别人家的孩子轮番看一整天,谈到自家的儿子时,晁爽只能用这个词形容。

  “医生家的孩子都是野草,他们自己活着。”晁爽说,儿科流行什么病,自己的孩子就得什么病,“都带回家了”。

  小灰灰有件新衣服,晁爽没见过。“这个穿很长时间了”,家里的阿姨告诉她。晁爽觉得自己的家庭全靠阿姨,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先生宫欣没有抱怨过她,也“不敢抱怨”。

  “我先生跟我,从确立恋爱关系到现在18年了,不习惯也习惯了。”晁爽说。

  这一天是周五,小灰灰又出期末成绩了,几天没回家的晁爽决定提前回家吃饭。明天,她还是要一早到医院,守在需要她的孩子身边。

  这条熟悉的回家路上,载着晁爽许多无处安放和消化的情绪。她自称乐观,但曾在被家长痛骂后,一路哭着开回家。她觉得愧对家庭,到了楼下,停了车,调整好情绪后才上楼。

  晁爽觉得小灰灰真是习惯了,他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总有爸妈在家陪着。

  一进家门,晁爽先轻轻踢踢两只老猫的肚子。可能老猫也习惯了她的忙碌,接受这样淡淡的问候方式。“仪式”过后,晁爽终于可以享受一点儿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几天没见到妈妈的小灰灰还不知道心疼自己,反过来心疼她。

  晁爽感激,“真的全靠家人理解。”

相关热词搜索: 儿科门诊 医生 家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