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名叫ZAO的AI换脸手机App火了,不少西安上班族参与其中。不过随后引发争议。有专家表示,搜集个人隐私方式日益隐蔽,提醒留心躲避手机App隐私陷阱。
9月3日,针对此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
近年来,手机App对个人隐私的搜集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部分涉事方企业态度不清,或用户投诉以后牵涉各方,流程漫长等,往往不了了之。ZAO的意外走红以后引起争议,说明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一些短板和难题。专家提醒,使用手机App前一定要留心规避风险,注意其中可能涉及的个人隐私陷阱。
有的消费记录被购物App分析,出行住宿被旅行App掌握,行车线路被导航App知道……有网友表示,在互联网大数据面前,普通用户几乎是透明了,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后果不堪设想。随后,多个部门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用户数量大、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App的隐私政策和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黎智鹏表示,APP收集个人信息的合规迫在眉睫,App收集个人信息应该遵守三大原则。不少经常上网、使用手机客户端的人可能都遇到,用手机号码注册使用了一个App,接着就收到数不清的垃圾短信以及广告电话;通过一个App购物,或许能看到另一个App上推荐类似的商品;部分没必要收集位置信息的App,也在收集位置信息等。在这些案例中,一些用户感觉自己在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中也有一些风险,希望保护隐私。
专家建议“最少信息”“最小权限范围”,体现比例原则。“授权才能收集”,保护用户的知情权、同意权。“退出App后删除个人信息或匿名化”,保护用户的被遗忘权等。
APP收集个人信息的合规已经摆在眼前。不注重合规,一款APP即使再好,再怎么迎合市场和观众的品味,火爆了几天,就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故,面临重大损失。引发对信息安全的忧虑,甚至产生不信任感。专家表示,对企业来说,合规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有合规才能走得远。在用户日益注重信息安全、不断出台规范保障信息安全的背景下,不光要注重用户体验效果,还要注重信息安全保护,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华商报记者 黄涛
编辑:华商报供稿
上一篇:西安日远租房子甲醛超标退房遭拒 律师:甲醛超标理应退房 下一篇:第七届中国移植运动会举行 亚洲最小“换心人”来西安感谢捐献者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