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女生织毛衣男生“造火箭” 差异化教学是噱头还是创新

要闻 三秦都市报 作者:杨立 2019-09-22 08:58:15
[摘要]对于男女生差异化教学的利弊权衡和可行性,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

\

  学生和老师互动,展示才艺 (资料图片)

\

  “家庭和学校如何引导孩子看待两性差异?”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和数百位家长共同讨论了这个话题。 (资料图片)

  新闻提示

  从今年开始,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在二年级试行男女专属课,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秋季开学,该校男生女生课又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学校为女生开设了织毛衣的课程,而男生则开设了能工巧匠课程,由学校的两位老师带着男同学们“做飞机”“造火箭”和“装汽车”。

  这种男女生“差异化教学”试行后引起社会各方热议。赞同者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反对者则认为这是性别歧视,是复古倒退,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如今学生的压力本来就够大了,现在又加上了织毛衣做“女红”“造火箭”和“装汽车”,是多此一举。

  对于男女生差异化教学的利弊权衡和可行性,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

  事件

  女生织毛衣男生“造火箭”

  “差异化教学”惹争议

  今秋开学伊始,一场特别的“舞台秀”在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上演。只见孩子们或穿着各式毛衣,或手拿各式毛织物,欢快地登上舞台,向全校师生展示着一件件用毛线编织的作品。

  据悉,从年初上学期开始,草堂小学西区就在二年级试行年级课程——“男生·女生”课,为男孩、女孩们定制属于他(她)们的专属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现在“男生·女生”课又添新内容:开设“快乐‘duo’毛线”课程,首招21名女弟子,教孩子们“打毛线”“织毛衣”,而男生的“能工巧匠”课程,则由两位老师带着“做飞机”“造火箭”“装汽车”。

  说起性别课程的开设初衷,该校校长付锦表示,“近年来我们发现,男孩、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在同一条输出轨道上‘被塑造’,导致男孩缺少足够的空间来豪气勃发地成长,女孩则缺乏宁静温婉的榜样可依循,男孩、女孩存在一定的性别错位现象。”因此,学校开始思考男生、女生在性别教育上的差异化教学,经过一系列的调研、论证和讨论,在学校二年级试行的“男生·女生”课由此诞生。

  目前,教女孩子们“织毛衣”,带着男孩子们“造火箭”,这两项课程均由抢课的方式进行,实行“导师制”,行课时间都在学校的活动课期间,当然,“导师”也可能会在周末的时候,带领孩子们走出学校,去拓展知识,开阔眼界,进行跨学科学习。

  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试行男女生“差异化教学”,其出发点和初衷似乎并无不当之处。不料,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网上迅速传播,竟然引起轩然大波,赞同者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反对者则认为这是男女性别歧视,是复古倒退,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担心,这样做无形中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正方

  因材施教值得肯定

  “对于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试行的男女生‘差异化教学’,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出于职业本能我非常关注,尽管大多数读者、网友‘一边倒’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是我个人认为此举切实可行。”

  西安市首届教学能手、临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根生有30多年的教学经验,记者采访时他明确表示,男女生差异化教学符合儿童接受教育的特点,很多教育内容,就是需要从小培养,让学生从小明白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而不是等孩子长成少年青年后再进行教育,那样的话就太迟了。

  王根生举例说,当今社会少男少女受韩潮影响,行为衣着中性化,打扮方面几乎雌雄难分。我们必须承认,男女生的差别,不只是性别上,还在于性格方面,如阴柔与阳刚等,在孩子小时候教育他们认识性别角色定位,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做法绝不是什么性别歧视。再说这种做法,本身就在小学低年级中开展,不会影响孩子的功课学习的。如果认为这会耽搁学习,那只能是家长太急功近利了,太看重孩子的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能力培养,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很不利。

  王根生说:“如今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孩子上初中甚至上大学都没有自理能力,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甚至有些所谓的‘神童’不会剥鸡蛋、系鞋带,我认为教孩子织毛衣、“造火箭”,学校这样做至少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引导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让孩子对个人事务有一种打理的意识,这种做法无疑有其积极的意义。”

  持此观点的还有成都草堂小学西区二年级郑同学的妈妈刘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男儿如山,女儿似水”,学校开设的“男生·女生”课程关注到了男生、女生成长的不同需求,是学校教育用心的体现,也让家长放心。

  反方

  差异化教学是性别歧视

  “男女生试行差异化教学实际上就是性别歧视,儿童少年本身就会将违反性别角色的行为看作是错误的,并予以孤立、谴责,学校无须刻意强调什么样的行为有‘男子气概’。”

  家住西安东郊的马女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她所学专业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为一名5岁男童的妈妈,她明确反对性别差异化教学。她认为,如今社会对男孩的性别压力本身就很大,人们可以接受“假小子”,但对“娘娘腔”的态度非常不友好,台湾有个“玫瑰男孩”就因为女性化行为较多而在学校被欺凌致死。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孩同样有害,人们通常认为男孩的数学能力强于女孩,其实差异是有一点点,但远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明显,是家庭和学校对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教养方式加大了这种差异。换句话说,很多家长和学校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扑灭了有天赋的女生接受科学教育,从事科学职业的热情。

  站在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马女士分析说,虽然网上批评这个学校的人很多,但几乎所有社会文化都期待男性与女性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也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性别角色。无论东方和西方,社会都普遍看重男孩们的成就和自立品质,而更期望女孩是善于照料他人的,有责任心的和顺从的。儿童需要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获得他(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认可的同一性别成员应特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这是儿童少年心理发展必经的阶段。

  马女士坦言,如果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普及一下挺好;如果是性别差异化教学,她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儿童上小学时早已建立了性别角色认同,获得了很多关于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就算是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打毛线课上的女孩也比男孩多,造火箭的班里男孩比女孩多。尊重性别差异,不刻意强化性别差异。我们可以用更加多元的视角来看待男女性别角色,比如梅兰芳在舞台上有千娇百媚女性化的一面,但他蓄须明志非常的“男子汉”。而以居里夫人、屠呦呦等为代表的女科学家,她们攀登科学高峰所取得的成就,同样证明了女性的坚韧、伟大和刚强。

  记者调查发现,和马女士一样对男女生差异化教学持反对态度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教女生织毛衣男生“造火箭”,是封建时代“男耕女织”的翻版,看似“因材施教”,实则是用刻板印象强行限制孩子们的兴趣发展。

  专家

  差异化教学 需要慎重对待

  对于男女生差异化教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少年儿童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近日,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在受访的二至六年级3O名小学生中,对于课堂开设“做飞机”“造火箭”“装汽车”课程,男生热情很高,他们感到有趣好玩,有14名男生表示愿意参加这种兴趣班,只有4人怕影响学习,表示不愿参加类似活动。在受访的12名女生中,只有一人愿意参加打毛线、织毛衣活动,大多数女生表示“除非老师让参加,我们才参加”。其中一位三年级女生小林问记者,“我穿的毛衣都是妈妈用钱买的,为啥要自己织呢?”还有一位四年级女生小王反问记者:“为啥不让男生学织毛衣呢?我们女生学做火箭装汽车难道不可以吗?”

  而记者所采访的24位小学生家长中,80%表示反对,他们担心这样做影响孩子的学业,说这是不务正业;有10%的家长认为孩子除了课堂教学外,进行适当的课外实践,手工制作很有必要;有6%的家长认为过分强调孩子的性别,这种做法不妥;有4%的家长持中立态度,不愿发表看法。

  对于男女生差异化教学所存在的争议,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员、陕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国琪表示,目前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这种做法,还只是一种尝试,这种做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得经过时间的检验,大家不要提前妄下结论,横加指责。无论男孩子学“造火箭”,还是女孩子学织毛衣,这种做法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必须承认,职业性别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专业,适合女孩子干,有些适合男孩子干,这很正常,并不等于性别歧视。

  王国琪说,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作为孩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打破内心对男女性别的固有成见,不能用单一的男性或者女性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和理想。作为一种教学尝试,男女生差异化教学无可厚非,但要推广借鉴,一定要慎重对待。   本报记者 杨立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杨蓓蕾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尝试 教学能手 织毛衣

上一篇:《中国机长》重庆举办首映礼 张天爱李沁空姐制服比美 下一篇:200余款App存在用户信息外泄问题 理财贷款类成重灾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