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发展情况
新城区作为西安市中心城区,在城市建设上不断发力。近年来,通过大力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努力完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辖区居民住房保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管网成熟畅通、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年提升、辖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公共停车场建设初见成效。自2014年以来,征集新建中储停车楼项目、老城东客运站停车楼、长乐园艺花卉博览园停车场建设、西京医院停车库、民生大楼立体停车楼、金康路停车综合楼、长乐园艺博览园(二期)停车场、革命公园停车场、胡家庙停车场、群光广场超配建停车位等43个公共停车场项目,累计新建停车泊位8300多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速。为解决辖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2015年至今,我区加大宣传协调,规范项目申报,加快项目建设,先后实施完成了吊桥街小区、东四路小区北区、公园南路14号院及西安水泥制管厂家属院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累计投资1610.07万元,改造面积33.4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456户。
“三横二纵”道路网成熟畅通。2006年以来,一大批改造后的支路、断头路和背街小巷相继竣工,公园北路(长乐路至长缨路段)、西一路、太华南路、永乐路、顺城巷等13条支路和131条背街小巷拓宽改造陆续完成;东站路等6条断头路先后打通,基本形成了以主干道为骨架的“三横二纵”交通格局(三横:东西五路与长乐路,环城北路与华清路及自强路与含元路;二纵:环城东路、太华路与东二环)和次干路与街坊路互相连通的道路体系。目前我区境内共有各类道路149条,全区道路总长约150公里,总面积308万平方米。
二、住房保障工作成绩斐然
新城区始终把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在探索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提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管理有序、办事高效的良好格局,建成了廉租房(含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公租房(含实物配租和收储公租房补贴)、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次受到陕西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区住房保障部门连续三年被授予“陕西省保障性住房管理先进单位”。2006年以来,累计审批通过廉租房、公租房资格家庭26975户,已分配入住家庭12764余户,累计发放补贴5263.36万元(其中收储公租房补贴2166.06万元),待分配入住轮候家庭14211户。2012年以来,累计审批通过经济适用房4663户,累计审批通过限价商品房1086户;2018年7月以来,共受理E类人才补贴申请166户,涉及新城区2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已向市区财政申请租赁补贴资金27.96万元;水晶卡巴拉人才公寓108套,实现了E类以上人才全部入住,入住率100%。
三、城棚改工作稳步推进
新城区共13个城中村,涉及村域土地面积约4712.637亩、户数9379户、人数32772人。截至目前已改造12个城中村,涉及村域土地面积约4574.787亩、户数8587户、人数30225人。棚户区改造项目36个,涉及面积3150余亩,户数32600余户,人数96000人。已完成改造项目共18个,涉及占地面积近1600亩、户数14200余户、人数42000余人。通过对城中村和棚户区的大力改造,大批群众脱离了脏乱差的城中村和低矮破旧的棚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小区,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城市精细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新城区坚持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建设管理齐发力,大力推进“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增绿美化、两拆、治污减霾等工作。在全市率先实行“路长制”,积极发挥路长所长作用,持续推进“宣传+保洁+执法”模式,组织全区每月开展3次大擦洗、大整治活动,重点打造提升精品特色街道52条,有效改善市容市貌,增强居民群众幸福感。
大力提升城区立面景观效果。顺利完成五条道路(解放路、东新街、西新街、南新街、东五路)和东西中轴线韩森路外立面改造任务,整治外立面55.3万平方米,累计清洗楼宇46栋,更换楼宇防护网、安装空调格栅9栋,高标准整治建筑物24栋。
全力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率先启用无人机航拍,助力排查区内违法建设。紧盯目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建立了违法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拆违合力。认真落实“两拆”工作制度,坚决遏制违建行为,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45万平方米。
持续完善配套设施及绿化美化。新建公厕26座,改造提升公厕111座,提升垃圾压缩站13座,增添垃圾桶箱6244个、果皮箱2686个。按照一路一特色,建成解放路、皇城西路、东新街、韩森路、皇城东路等多条增绿美化示范街及鲜花大道。全民义务植树132 万株,种植乔木4.7万株,新建绿地小广场6个,屋顶绿化2.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9.4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