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西安港货柜密集(图/黑蝙蝠航拍中队)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发展“三个经济”做大开放型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的时候指出,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求陕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陕西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是全国最高等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以西安为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一个“米”字形的高铁网正在加速形成。这些年,陕西充分发挥中心区位的优势,加快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西安、宝鸡、延安入选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去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旅客的增速和航空货邮的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位,旅客吞吐量从过去的全国十大机场的第八位跃升为第七位,旅客的吞吐量是4465万人次。中欧班列长安号已串联起丝路沿线的44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开行了中欧班列1235列。今年1-7月份,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都居全国前列。
大力发展门户经济。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陕西,就在长安。汉代张骞从长安出发开启了古丝绸之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空之旅开拓了丝绸之路,从此东西方的文化、商贸各方面的交流开展起来。盛唐时期,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超过10万,现在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陕西对外开放的门户地位也日益凸显。陕西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在西安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港,航空和铁路的发展使陕西到中亚和欧洲更加便利。许多来自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已经摆上了陕西乃至全国各地超市的货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批第五航权,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获批设立,进一步增强了陕西的门户功能。
大力发展流动经济。“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东汉班固的《西都赋》描述了当时的繁华场景。至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有工商店铺数万家,西市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汉唐的繁荣景象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记忆,今天的陕西正在大力推动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去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了29.3%,今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了99.1%,成为开放创新的一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