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积极行动,为抗疫奉献各自的力量:他们奋战一线为人民筑牢生命防线;他们勇担社会责任,爱心捐赠助力抗疫;他们建议建言,为抗疫贡献法治力量。
奋战抗疫一线 为人民筑牢生命防线
医疗系统是抗疫最前线。1月21日起,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长宋张骏就开始驻扎医院,带领医护人员工作在临床一线,持续完善防控机制,迅速调整发热门诊,统筹院内医疗救治资源……一系列扎实有效的“防控组合拳”,紧紧织牢了省人民医院遏制疫情扩散的严密防控网络,守护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健康。
“我们医院分别于1月26日、2月2日、2月4日选派三批57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疫前线。这些医护人员都是医院的骨干力量。希望他们的加入能缓解武汉医护人员不足问题,也希望他们早日凯旋。”宋张骏说。在医院防控救治任务面临巨大压力的形势下,每一次出征队伍出发前,从防疫物资到生活用品,从资金保障到防护细节,宋张骏都想方设法为出征队员一一安排妥当,为奋力抗疫在武汉的战友保驾护航。
社区防控同样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重要防线。全国人大代表、劳动南路派出所民航社区民警郝世玲一直坚守岗位,为社区居民筑牢生命防线。
“隔离不隔心,留观不旁观。特殊时期,大家缺的不单是生活物品,更是关心关怀,要让大家明白,你帮我,我帮你,困难总会过去。这个年是和以往不一样,但是我们也要尽力让大家舒舒心心,平平安安。”郝世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带队排查出近期有过前往武汉出差、旅居经济的社区居民41户,专门建了一个“同心战’疫’”微信群,每天在群里询问大家的健康状况,互相鼓励打气、增强信心。
2月26日,得知辖区有一位从摩洛哥返回的留学生,郝世玲和同事夏伟立即赶往现场,宣传外来人口返回隔离政策,并签订承诺书,按照规定居家隔离14天,有效加强了外籍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做好境外人员在辖区的服务工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郝世玲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建议”,推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勇担社会责任 爱心捐赠助力抗疫
从1月23日(大年二十九)开始,陕西第一例疫情疑似病例出现,全国人大代表、荣华控股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荣华便要求集团旗下的物业公司取消了假期,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消毒、登记,积极配合上级部门防疫工作。同时捐款捐物220万,主要用于捐助市内主要社区居家60岁以上老人,养老机构的“爱心果蔬营养箱”5000份,以及养老机构康养从业者的疫情补助,一线人员防疫物资用品。还有武汉抗疫最前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5万斤的荣华·黄陵翡翠梨,为医疗人员和部队官兵营养配餐。
为助力我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阻击与防控,全国人大代表、荣民控股集团董事长史贵禄勇担企业社会责任,向西安市捐款100万元、安康市捐款100万元,向疫情更为严重的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定点捐款300万元,此笔善款主要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各种紧急救助,为一线提供坚强的资金支持。此外,荣民集团还多方筹措了10万支口罩捐赠给西安、延安和铜川三市的政府部门。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民营企业不会缺席。“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不但自己捐款,还发起设立公益基金。大唐西市集团首笔捐款611.8万元助力防疫抗疫,其中集团100万元及员工、西市园区商户自发捐款11.8万元给莲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500万元作为公益种子基金,发起建立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公益基金。
大唐西市集团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积极主动联系82个国家的会员单位,通报中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果断有力举措和取得的良好成效,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总商会会员单位纷纷向中国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菲律宾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捐款200万元人民币;蒙古国工商会组织企业捐献善款约35万元人民币;乌克兰工商会携手乌中工商协会等单位向中国捐赠10万只口罩;安曼商会董事会成员马赫·沙伊赫·尤瑟夫以个人名义捐赠2400个FFP2口罩……其他会员单位也积极向中国捐款捐物。
吕建中说,设立公益基金就是要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社会资金投入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帮助更多要救助的人。
积极建言 为疫情防控贡献法治力量
疫情的发生也引发了不少法律问题,未成年人、独居老人的管护,困境儿童的救治,各类经济纠纷等,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先后向全国人大提出13条建议。
疫情一开始,方燕就注意到,普通民众戴完的口罩就直接当做一般生活垃圾丢弃了,存在一定的疫情传播风险,为此,她建议将这些口罩当做危险废物进行处置,所有小区设置专门存放口罩的垃圾桶。
随着疫情的发展,居家隔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和困境儿童的管护和救治引起了方燕的关注,她连续提出多条建议,建议对这些重点弱势群体进行特殊的照护,加大对他们的保护力度。2月11日,民政部发布通知,采纳了方燕提出的《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未成年人弱势群体保护的建议》。
疫情的突如其来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法律问题,如停产停工后合同订单不能履行造成的违约如何认定,推迟复工期间工人工资如何发放等,不少客户就此咨询方燕。方燕说,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曾出台司法解释,对疫情引发的各类纠纷提出原则性的审判指导意见,对减少经济纠纷、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方燕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有关新冠肺炎引发案件的司法解释,用法治手段明确规则、稳定预期,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这一建议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回复。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编辑:报社方正
上一篇:铜川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志强被双开 下一篇:陕西八成以上企业对未来三个月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