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西安医生潘双:武汉抗疫48天鼻梁被压烂 开朗的她说“不塌就行”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李琳 2020-03-14 18:33:38
[摘要]潘双,35岁,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1月22日,医院发出援助武汉的通知,她马上报名,自1月26日抵达武汉就开始投身抗疫情一线,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病房坚守,截至3月14日,已经足足48天了。

  潘双,35岁,党员,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1月22日,医院发出援助武汉的通知,她马上报名,自1月26日抵达武汉就开始投身抗疫情一线,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病房坚守,截至3月14日,已经足足48天了。

QQ图片20200314192224.png

  一个医生管12个患者 忙得就像是陀螺

  每天交接班,与带组医生翻阅护理记录单、检查结果,讨论需要关注的重点情况,查房,给普遍焦虑的患者做心理疏导,处理医嘱,收病人、办理出院手续......这就是潘双每个白班的日常工作。

  她说,一个医生管理12个患者,忙得就像是陀螺,休息不下来。

  准确诊断病情 患者顺利康复

  刚去的时候,有一对夫妻患者,妻子症状轻,丈夫症状很重。在她接管的当天,丈夫突然再次发热,呼吸急促,妻子在旁边紧张到痛哭起来。

  潘双医生一边耐心地安慰妻子,一边详细询问病史、查看症状,最终考虑应该是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于是立即安排复查确定后,调整了治疗方案,并耐心给他们讲解病情。

  夫妻俩的焦虑情绪慢慢得到了平复,丈夫的体温在12小时后降至了正常,这给了这对夫妻战胜病魔的信心。

  最终夫妻俩都顺利出院。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内心都无比坚定,对陕西医疗队充满了信任和信心。

cpfyq3x4.jpg

  只要能帮到患者 她都可以去做

  张奶奶和吴叔叔是一对母子,他们全家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分散住到了方舱医院和九院其他病房。张奶奶来的时候带着尿管,顺利拔除后,没有提前准备尿不湿,潘双医生便把自己的尿不湿全送给了她。

  积极治疗下,吴叔叔很快就出院了。而张奶奶因合并脑梗、冠心病及糖尿病,肺部影像吸收不理想,暂时出不了院。老人家非常希望有家人能陪着自己一起。了解到老人家的想法后,为让她心理上得到安慰,用好的心态去勇敢面对疾病,潘双和同事们积极协调,最终把同患新冠肺炎的儿媳妇转入科室一并治疗。

  现在张奶奶的肺部阴影也吸收了一部分,情况也越来越好。潘双说,相信她们婆媳俩很快就可以一起出院了。

  失眠胃疼仍坚守岗位

  她说,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是信心满满,当时也是毫无畏惧地来到了武汉,投入到一线救治工作中。

  可是在上了几轮班后,竟然也出现了心慌、气短的感觉,刚开始她并没有在意,觉得可能大家上班都这个样子。

  直到一天夜班,她走了不到五十米的路程准备去换防护服,竟然出现了严重气短的感觉,随手拿脉氧仪测了一下,不测不知道,一测屏幕上“138”的数字把她狠狠吓一跳,这也吓着了旁边的战友。大家赶忙监督她吃药、调理,几天后才恢复到正常。

  即使这样,她仍坚持上班,吃了治疗失眠的药物,醒不来,晕晕呼呼的,只能让队友扶着去医院上班;胃部绞痛,疼得严重的时候直冒汗,但她一声不吭,一直坚守。

  她说:“不能撤下来,否则队友就更忙,咬牙也要上。”

  想着患者 便忘记了自己

  一次,一个班下来已经是精疲力尽,潘双刚回到酒店准备换洗衣物后睡觉。接到电话,一个患者因为病情加重需要转重症监护室,需要她来协助转运。

  她二话没说,折回了病房,因为匆忙,忘了做鼻梁部位的防护,直接就戴上N95口罩,用最快的速度穿好防护服进去病房,将患者安全转入监护室。完成交接班后,不知不觉中已经是两个小时过去,这时候才感觉到鼻子生疼,当脱下口罩,看到的是压烂的鼻子。

  就这样,鼻梁的伤口反反复复一个月,到现在还是发黑,只要一上班就压得红肿。

  当别人看着她的鼻梁很心疼的时候,她却哈哈大笑:“没事,只要鼻梁不塌就行。”

  “潇洒”的离开 身后是家人的支持

  她说,自己能够“潇洒”的来到武汉,感恩家里人的支持。

  她不在家,孩子们就期盼着爸爸,而老公工作也特别忙,孩子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全部交由爷爷奶奶操心。婆婆学会了网购,公公学会了使用电脑手机带孩子上网课、打卡。她说:“六十多岁的农村老人,电子产品的应用能如此顺溜,真的是不得不佩服。”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报社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医生 潘双 武汉

上一篇:​西安机场发布疫情期间普通旅客国内航班乘机流程 下一篇:假牌洒水车大摇大摆上路 西安高新民警查获一辆“黑油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