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开发区报道 > 高新区 > 正文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 这是你理想中的“幸福之城”吗?

高新区 2021-08-18 16:42:04
[摘要]

  “幸福之城”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工作有岗位,上学有学位,看病不再难,居住有环境……毫无疑问,鲜明的民生底色,一定是幸福之城最好的注释。

  站在“十四五”开局、“三十而立再出发”的全新起点,西安高新区出台《“幸福高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简称《方案》),锁定未来三年的奋斗目标,从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方面入手,启动就业增收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社区服务优化、医疗养老托幼改善、生态环境示范、文明素养升级、城乡治理共建“七大专项行动”,精心为老百姓勾勒一幅“幸福高新”的宏伟蓝图。

  根据《方案》,西安高新区将坚持以城乡零差别、人民共同富裕为导向,提高城乡居民增收能力,增强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动社会财富公平共享、公共服务普惠优质、城乡发展一体均衡、城市友好全龄共享,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幸福高新”。随着《方案》的实施,在西安高新区,“幸福”将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见、感得到、摸得着!

  幸福是群众就业收入有保障

  城市发展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增加收入,而就业则是其基础和根本。近些年,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产业、增加岗位,不断拓宽人才门类、夯实人才基础,各层次英才广泛聚集于此,日渐形成优秀人才“孔雀西北飞”的良好发展势头。

  去年毕业于长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王超,原本有机会去深圳发展,但是看到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后,他留在了西安,并顺利在高新区丝路软件城一家知名IT公司找到了开发工程师的工作。“离家近,薪水比深圳低不了太多,我觉得很不错。”王超说,随着西安高新区人才吸引力日渐增强,他很多同学在沿海城市发展了几年后,也有了回西安的想法。

  未来,“王超们”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在西安高新区都将有不错的发展。在《“幸福高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中,西安高新区提到的首要重点任务即是就业增收促进行动,通过促进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经济增长。《方案》提及,未来三年,西安高新区不但要开展“圆梦高新”就业行动,支持市场主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充分就业;抓好退役军人、特殊人群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还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补助,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增收能力。并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区,推行劳动监察、仲裁、调解、法律援助一体化服务,让各类人才在高新区创业有底气、就业有机会。

  幸福是子女上学不再愁

  子女上学问题曾是很多家庭绕不过的话题。面对人民群众迫切的教育需求,西安高新区可谓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推进。2020年,全区新建、改扩建140多所学校,增加70000多个优质学位,并大力实施“名校+”工程,让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高新教育”。

  张女士是家住西安高新区锦业路某小区的居民,今年9月,她的女儿将在附近的高新第八小学就读一年级。“这所学校离家近、环境好,还是西安高新第一小‘名校+’成员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我们很满意。”张女士高兴地说,西安高新区的教育质量让家长放心。

  “让孩子们不但有学上,还要有好学校上。”根据《方案》,未来三年,西安高新区将进一步实施“名校领航工程”“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三大工程,建设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五育并举实验区,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方案》提及,西安高新区将高质量发展学校教育,形成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鲜明,家校社合力育人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同时,支持发展继续教育,使人人都享有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机会,人人都能够通过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和就业增收、创新创业能力。此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持续保持高新教育领跑全省。

  幸福是看病就医不再难

  看病贵、看病难,是困扰群众的一大普遍问题,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短板之一。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不断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看病难”这一短板也正在加速补齐。随着辖区一批批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以及各类普惠性医疗保障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

  “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未来三年,西安高新区还将构建以高水平三甲医院为依托,标准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全域性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第一医院、高新儿童医院、高新医院2期、国际医学等一批重点医疗项目建设,新增床位6000 张。届时,西安高新区每千人口床位、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数将分别达到9.5张、4.3人和5.7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也刻不容缓。这一点,西安高新区提前谋划,率先在辖区惠智社区、创汇社区建起了一批高规格的日间照料中心、颐养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让老人们的颐养天年有了更多选择。

  根据《方案》,今后三年,西安高新区还将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建成区级养老中心1个、镇(街)级养老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个,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区各类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5万人、130万人。

  此外,西安高新区还将做优数字化、智慧化领域老年人服务,积极在流动人口集聚区提供集中托育、育儿指导、养护培训等服务,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和婴幼儿的良好氛围。

  幸福是城市宜居又宜业

  看得见青山绿水,感受到蓝天白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如今城市居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环境。

  如今,西安高新区秦渡街道的黄师傅就真切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大变化,“推开门就能看到风景宜人的沣河,早晚还能在河堤边锻炼,和以前比环境变化太大了。”黄师傅由衷点赞。

  黄师傅口中的这种变化,正是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生态事业带来的丰硕成果。现在,沣惠绿道、梁家滩湿地公园,时光绿廊等一道道绿道水系、一个个湿地公园、一处处城市街景,正不断擦亮着西安高新区幸福宜居城市的生态底色。

  未来三年,西安高新区的生活环境还将更加宜居宜业。根据《方案》,西安高新区将以打造“生态西安”先行示范区为引领,继续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生态提升工程。通过健全秦岭生态长效保护机制,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置能力,改善全域河流水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强化源头管控、固废监管、垃圾分类等,推动土壤环境持续向好,让西安高新区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土更净、景更美。

  幸福是生活充满“烟火气”

  随着城市面积扩大,西安高新区既有繁华的都市区,又有美丽的新农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大家出门在镇街便民服务站就能办事,在家门口的市场就能购物,城乡差异正在不断缩小。

  “要实现农村和城市无差别发展,要让农村和城市一样享受城市发展红利。”《方案》提及,西安高新区将实施社区服务优化行动,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老旧小区软硬件双提升工程;探索社区与物业联动机制,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打造 10 家未来社区样板。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建设便民市场,推广7×24小时社区智慧生活服务,实现日常生活服务步行可及“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域覆盖,让城市更有人情味、生活更有烟火气。

  《方案》还称,将实施以城带乡,逐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均衡化发展,实现城乡零差别。通过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一核四化”基层治理机制,实现城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在乡村振兴方面,西安高新区还将高标准打造2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乡村振兴改造村和60个乡村振兴提升村。并构建起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治理体系,建设“平安高新”“法治高新”,让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群众更安心。

  此外,西安高新区还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培育餐桌、景区、交通等公共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进诚信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提升全民综合素养,助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到2023 年,西安高新区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保障将达到国内一线城市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更多发展成果也将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  (高新融媒记者 杨皓)


来源: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这是你理想中的“幸福之城”吗?

上一篇:西安高新区上半年:经济发展有力度民生保障有温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