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机构缺乏诚信守法意识、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教培机构乱象如何监管更有效?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1-10-27 06:56:31
[摘要]相关部门的走访经历,让遭遇退费难的家长有点“心灰意冷”。家长刘女士说:“相关部门走一圈,我略知了培训机构的‘门道儿’,更觉退费无望。”

  相关部门的走访经历,让遭遇退费难的家长有点“心灰意冷”。家长刘女士说:“相关部门走一圈,我略知了培训机构的‘门道儿’,更觉退费无望。”

  华商报记者尝试从机构缺乏诚信守法意识、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培训机构“转课”善后方案难落地等角度梳理机构退费之难。同时,通过采访专家、梳理外地经验等,希望能对避免、解决退费难有所帮助。

  发现问题

  注册乱象、收费乱象、监管乱象

  莫忽视

  在陪同家长维权的过程中,记者深切体会到了家长们的无奈与焦虑,也发现了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注册乱象:与注册名称、地址、经营范围不一致十分普遍

  在遭遇机构关店失联等突发状况后,家长才发现证照不全、注册与实际名称不符、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或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没有教育培训等问题,是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比如,经开区培训机构美华少儿英语,注册名称为西安华尔顿英语培训学校;而同在经开区开店经营的小国王演说俱乐部,这一名称的商标已是无效状态,其现注册名为西安森林王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地为雁塔区。

  办学所在地在灞桥区的智优教育其注册地在新城区公司名称为西安燕园智优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在灞桥办学期间没有办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导致教育部门很难对其办学进行有效监管。优胜教育、优胜学培训是一个机构,有家长告诉记者,机构最早叫优胜教育,西安的公司重新注册变为优胜学,但是和家长签订协议时,协议名依旧是优胜教育,合同专用章使用西安莲湖优胜学培训中心有限公司。

  ■收费乱象:不少培训机构利用各种促销手段跨年收取学费

  收费更是乱象百出。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不少机构在关门前都曾进行促销鼓动家长续费。有家长说:“有可能只是机构正常续费,但是收费后失联,家长很难不去想机构是故意收费,然后蓄意跑路。”

  另外,尽管校外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的规定在2018年8月就颁布了,但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仍然利用多买课时多赠送课时等变相促销手段,向家长跨年收取学费,这也是机构突然关门后造成部分家长损失较大的直接原因。

  ■监管乱象:“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觉得主管部门是其他部门”

  证照不全机构监管:相关部门几乎都在“推责”

  机构的注册、收费乱象,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但同时也成了相关部门推责的“借口”。比如,证照不全的机构,如果仅有营业执照,教育部门就会以没有教学许可证为由,将监管职责推给市场监管部门;而机构实际经营地与注册地不一致时,市场监管部门就会将监管职责推给注册地的相关部门。而职能部门将监管责任“推”出去,就是在告知家长:“退费”不要找“我们”。

  证照齐全机构监管:因职责划分不清相关部门也在推

  当然,即使是证照齐全的机构,突然失联关店后,家长也是退费无门。

  教育局会以“我们的职责是规范教学”为由,将退费职责推给市场监管部门;而市场监管部门又以教育机构应由教育部门监管为由,再推回来。还有工作人员建议家长报警或起诉,但实际操作后,极可能又得到“去教育部门投诉”的回复。

  正如家长胡女士所说:“我最真实的感受是:在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会觉得主管部门是其他部门。比如,在教育局觉得主管部门是市场监管,跑到市场监管又觉得主管部门是教育局……”

  造成家长们“退费没人管”的原因主要是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监管难以落到实处造成的,而根源则在于教育培训相关法规的不健全。据了解,目前除《民办教育促进法》外,几乎没有其他法规,而《民办教育促进法》中也没有明确教育、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对于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

  因此,在实际执行中,教育和市场监管部门以各自上级部门的文件、意见,处理实际问题,各自为政,难以统筹协调。比如,即使市场监管部门将某机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时,该机构却仍能在行政审批部门注销。

  专家建议

  多部门联动联合监管

  别缺位

  针对培训机构为什么出现资金爆雷?如何进行有效监管?华商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

  教育部门应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主责

  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教育博士王雅荔认为,培训机构资金出现爆雷,直接原因在于此前多部门联合监管中出现的监管缺位。教育部门应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主责,尽快推动各部门形成有效联动机制。

  “教育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多集中在教育功能的规范上,如对培训范围、师资、材料等,而对机构性质、资金监管等需多部门联合监管。”王雅荔说,“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能有效解决多部门扯皮、职责交叉或空缺等现实问题。从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来看,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校外培训机构妥善进行退费,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和督导检查。”

  王雅荔认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已明确了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治理“主责”在教育部门,这就要求在地方落实方面,需要尽快推动相关机构形成真正有效的联动机制,进行切实可行的联合执法。”

  培训机构爆雷的本质是资金监管问题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管华认为,培训机构“爆雷”的本质是资金监管问题。

  “退费难的根源在于机构已把预收资金用于投资收购、广告推广甚至已转移到海外或部分进入举办者个人资产账户。同时,没有相关部门跟踪掌握培训机构的资金使用状况,使得家长提出退费申请时无资金可退,最终爆雷。”管华说,“客观来说,资金监管只能由人民银行领导商业银行统一进行。”

  资金未有效监管时退费存在较大难度

  在大部分培训机构的资金尚未进行有效监管时,管华认为退费存在较大难度。

  “退费成功首先是培训机构的账面得有资金,也就要求相关部门需对培训机构的资金进行监管,才能在保证有可执行财产的前提下,逐步退费。如果资金已被转移,只能通过诉讼渠道,但这种情况即使胜诉追回预付学费也存在较大难度。”管华建议,结合已试行预付资金监管的城市,建议陕西省教育部门、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陕西银保监局联合起来,对全省登记在册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法人账户先全面冻结一周,经过甄别,正常经营的培训机构账户解封,只对大额资金异动加强监管;对于停课的培训机构,冻结账面资金,仅用于退费和支付人员工资。

  建议教育、人社、市场、银行、公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管华认为,目前培训机构“爆雷”反映出的问题正逐步得到“纠正”,对未来培训机构的监管有一定借鉴。

  “一方面,中央层面已成立教育培训监管司,尽管内设机构尚未完善,但分析认为,这一新监管部门将解决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中的多头监管等难题,确定科学、合理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教育备案审查制,确保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有合法的资质,进行合法、规范经营。”管华说,“另一方面,未来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方面的隐患有望消除,除上述所说的尽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资金监管外,‘双减’政策还明确‘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资本无利可图,不会追逐这一市场,爆雷自然会减少。”

  最后,管华建议,未来对继续经营的校外培训机构,仍需教育、人社、市场、银行、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避免资金被用于教育教学之外乃至直接套取家长预付的学费。

  外地经验

  多地试行预收学费资金监管

  如何管

  “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资金监管”是目前公认化解家长退费难、预防机构‘卷款跑路’的快速、有效方法之一。

  教育部门牵头

  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共同搭建平台

  华商报记者搜索发现,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昆山市、福建福州市、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辽宁沈阳法库县等地都已试行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的资金监管。多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都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金融监管部门。

  比如,北京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4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由广东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3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

  须在银行设立唯一培训费资金专户

  华商报记者搜索发现,多地的监管办法都提到由机构选择一家银行设立唯一的培训费资金专户。还有地方对专户的最低余额设限,多地都严控专户内大额资金流动。比如,沈阳法库县要求各培训机构根据办学成本确定其最低保证金数目为3万或5万;福州市则要求新设立或设立不足一年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账户内留存资金最低余额不少于10万元。设立一年以上的校外培训机构,最低余额不少于30万元。

  此外,对于存管资金,北京明确要求资金拨付须与授课进度同步、同比例。广东省明确采用“一课一销”或者按约定进度释放资金的方式进行。

  广东省要求对预收费资金出现单笔交易金额超过存管金额10%或者单个月累计支出金额超过存管金额50%的大额资金异动情况的,按照相关标准和约定时限(一般为资金出现异动后3个工作日内),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提示。教育和金融监管等部门依据风险程度向社会发布风险预警。

  不配合资金监管的机构将受处罚

  多地对不配合资金监管的校外培训机构有相应处罚措施。比如,天津市对存在不按规定开立学费专用账户、未将收取的全部学费存入专用账户、擅自挪用学费专用账户最低余额资金或有大额资金异动等行为的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东省、北京市则由教育行政部门对不配合资金监管的校外培训机构责令整改,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的,移交执法部门调查处理,并依法依规实施信用公示。

  杭州市则对情节严重的校外培训机构停止招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华商报“双减”报道组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田媛

相关热词搜索: 意识 诚信 守法

上一篇:西安有1万多家房地产相关企业 数量全国第9 下一篇:西安多家培训班关门家长要退费 跑多个部门没结果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