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陕西省非遗第四代花灯制作传承人:古稀之年坚持手工制作花灯

西安新闻 三秦都市报 2022-02-15 07:03:48
[摘要]2月14日,西安白鹿原上砲里塬西垇村。一个不大的院落在儿孙都回城上班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和冷清。77岁老人王蒲芳依偎在卧房的火炉旁,忙着给一个手工“狮子灯”粘贴装饰。

\

  粘贴完所有装饰一个花灯就基本完活儿了

  2月14日,西安白鹿原上砲里塬西垇村。一个不大的院落在儿孙都回城上班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和冷清。77岁老人王蒲芳依偎在卧房的火炉旁,忙着给一个手工“狮子灯”粘贴装饰。

  大厅里的铁丝上悬挂着十几盏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手工花灯,数量规模和喜庆氛围都远不及她儿时做花灯的模样,甚至不及老伴去世的前两年。一院房只有她一人留守,一如她还在坚持的非遗花灯制作手艺。

  手工制作花灯,几乎贯穿了王蒲芳老人的一生,自八九岁给做花灯的父母打下手开始,至今已有近70个年头。她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花灯制作传承人。

  \

王蒲芳的手工花灯

搓纸捻、劈竹篾、染彩纸、压花瓣、凿灯围、绑骨架,到最后将各种半成品材料粘贴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灯笼,往往需要30多道工序。纸捻一头要留个小尾巴,以备后面抹浆糊;专程从鲸鱼沟带回的竹子要劈开好几层;选用兼顾吸水性和柔韧性的宣纸,染出渐变过渡色;用细绳均匀捆扎压成皱纹状,最后处理成花瓣;将脑海里各种动物造型用竹篾“复制”成骨架……每一个步骤既耗时又费力,眼花腰酸手疼是常有的事。

  成品后的花灯色彩斑斓、造型生动,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做灯送灯在父辈手里,都还十分兴盛。“那时候的关中地区,人们十分注重送灯的习俗礼节。娘家给出嫁的女儿送灯寓意‘送丁’,祝福女儿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之后持续到外甥12岁,称之为完灯。”王蒲芳说,从20世纪末,手工灯笼逐渐被价格实惠、做工规整的电子灯笼所代替,之后逐渐势弱,如今主要靠参加各种灯展和被收藏来维系收支平衡。

  然而,每至年关,制作手工灯笼的执念,早已融入到王蒲芳的血液当中,不曾中断。

  昔日家家买送手工灯笼的盛况恐难复现,记忆中跳跃在孩童手中的烛火也再难燃起,但是花灯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却薪火相传、绚烂依旧。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宗华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非遗 花灯 陕西

上一篇:陕西首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文件出台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