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原创 > 编辑整合 > 正文

西安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10.34亿元 增长15.5%

编辑整合 华商网 2022-04-29 16:06:39
[摘要]2022年4月29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单位落实党代会精神,紧盯六个打造,推进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具体举措。

华商网讯 2022年4月29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单位落实党代会精神,紧盯六个打造,推进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具体举措。

西安市工信局局长李初管介绍,市工信局围绕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强市的目标,按照量化可考原则,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为高质量发展、培育认定、目标支撑等3大类82项量化指标,并逐项分解制定了月度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今年一季度,82项目标任务均按时序进度完成,有力支撑了全市稳增长工作,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10.34亿元,增长15.5%;增加值增长8.7%,比去年全年加快3个百分点。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按照“能高则高、能快则快、能好则好”的原则,发扬“勤快严实精细”的作风,紧盯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把工作往前排、把进度往前赶,加强沟通会商,常态化做好分析研判调度,以82项目标任务创新突破,带动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明确发展目标,全力实现“五个提升”

采取“提升组统筹、责任单位负责、工作专班推进、区县开发区落实、龙头企业主导、专家服务团支撑”的“六维”工作推进机制以及月调度通报、季梳理总结、年考核验收的“三维”工作督导机制,推动支柱产业壮大成势和产业链水平提质升级,实现“规模实力提升、产业发展提升、创新融合提升、企业培育提升、投资项目提升”的五大提升目标。

二、围绕重点工作,聚焦聚力“四大领域”

一是聚焦做强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二是聚焦做大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聚焦做优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四是聚焦“一核两廊八板块”发展格局,提升文化旅游产业。

三、夯实工作举措,加快实施“六大行动”

(一)培育壮大企业专项行动。一是龙头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制造、战略合作、新增产能等措施,实现跨越式倍增发展。二是中小企业通过“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转产扩产融链、多元化融资,实施梯度培育扩规发展。三是赴发达地区实施“先进制造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产业链对接招商、产品推广应用等一举三得措施,实施人才引领产业高端发展。

(二)产业链水平提升专项行动。一是全面落实“链长服务制”,加快完善19条重点产业链“1155+N”工作推进机制。二是按照“链主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机制,推广陕汽“全生命周期管理”、陕鼓“服务型制造”模式,加快“链主”企业壮大成势。三是推动企业链式发展,针对产业链短链、断链,通过转产、外引、整合等措施,加快布局强链、补链企业,建立健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三)制造业项目建设专项行动。一是建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一对一、全周期”无偿代办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土地、文勘、电力、资金等问题,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二是对于年度新增产能项目实行专人负责、月调度、季通报,特别重大项目实行专班负责、周调度、月通报、月督导,促进项目早日达产达效。

(四)创新驱动引领专项行动。一是开展“一月一链进秦创原”活动,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及关键件配套企业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平台。二是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引领链上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卡脖子、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组建重点产业链科研创新服务团、技术创新联合体,参与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

(五)产业招大引强专项行动。积极会同投资部门,区县、开发区,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加强重大项目招引。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着力引进含金量足、含绿量多、含新量高的大企业好项目。二是开展链式招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摸清各产业链可招引的省外头部企业及主要配套企业底数,策划与江浙沪、京津冀、大湾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延链项目。

(六)促进融合发展专项行动。一是推动“两化”融合。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服务工程,指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步伐。二是促进“两业”融合。引导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服务型企业向制造业延伸,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精准连接、融合发展。三是深化军民融合。提升“民参军”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开展走进军工企业“1+N”产业链对接配套活动。加快“军转民”步伐,支持军工单位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来源:华商网

编辑:王莉文

相关热词搜索: 工业总产值

上一篇:4月28日陕西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