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的影像诊断工具!西北大学在肝癌早期诊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任婷 2022-12-20 19:44:05

  近日,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樊海明教授课题组在肝特异性纳米对比剂与磁共振肝胆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不仅为设计兼具高亲和性与高特异性的纳米对比剂提供了新策略,而且为肝癌早期发现提供了新的影像诊断工具。

  相关成果以“A Hepatocyte-targeting Nanoparticle for Enhanced Hepatobilia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为题,于2022年12月19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这是学校首次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

  樊海明课题组通过系统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动态同步热分解法,实现了高单分散、尺寸可控的超小铁氧体纳米材料宏量制备,并以此构建了超小锰铁氧体T1纳米对比剂(ACS Nano, 2017),该对比剂通过偶联靶向肽,实现了对活体小鼠乳腺癌全身转移瘤高分辨磁共振显像,有效检出亚毫米级肿瘤病灶(0.4mm)(Advanced Materials, 2019)。课题组进一步揭示超小铁氧体纳米颗粒核/壳型的准顺磁新结构,阐明了该结构导致的内外球T1弛豫协同增强机制,完善了超小纳米对比剂弛豫增强理论(Nano Letters,2021;药学进展,2021)。特别是发现了超小锰铁氧体纳米对比剂表面锰离子可与肝细胞表面SLC39A14蛋白特异性结合实现肝部增强成像(Theranostics, 2019),为其构建高性能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樊海明教授课题组(http://www.fanlab.cn/)长期致力于医用磁性纳米材料及其诊疗应用研究,致力于设计高效、安全的新型医用纳米磁性材料,开发匹配的磁诊疗设备,创建精准磁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西北大学张欢博士、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郭应坤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焦举副教授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樊海明教授为通讯作者,新加坡国大杨潞龄医学院Boon-Huat Bay教授作为该研究的合作作者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给予指导与帮助,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支持。

  华商报记者 任婷

\

\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西北大学

上一篇:空医大联合研发抗新冠原创新药获批临床应用 下一篇:西安一市民在小区免费发放退烧药 一盒药分给6个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