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这句由山区农民兄弟创造出来的响亮口号,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红遍了神州大地,时至今日,虽然再没几个人会拿着油漆刷子把它刷在田间地头,但其中蕴含的不折不扣的真理却早已深入人心。
从小乡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修路向来是一件重要的事儿,政府关心百姓关注,西安自然也不例外。去年4月份,西安城南的“断头路”电子四路终于打通了,双向6车道,路灯璀璨,马路平整,旁边还有两大块绿地,附近居民晚上散步遛弯儿又多了一个好去处,美哉。
然而一年之后再来看看,路灯依旧璀璨,马路却已成了一个大垃圾场,不少遛弯儿的大爷妈忿忿然,“这人也太么素质咧,垃圾扔的到处都是”。
其实也不必事事都拿素质开刀,素质多无辜啊。素质这事儿说简单就简单,上嘴皮碰碰下嘴皮子,口头上的素质张嘴就来;说也却也难,电子四路整整2公里的街面,连一个垃圾桶也没有,再有素质的人怕也很难捏着垃圾走完一条街,那还挺挑战指力,搞不好练出个二指禅来。

电子四路属于雁塔区范围,按理说,该找雁塔区市容园林局,但工作人员说啦,这条路属于“属地管理”,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规划,后期维护也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则称,这条路由西安市市政部门修建(亲,不是伦家修的呢),在4年前的高新区城管执法和市容绿化界限问题讨论会上规定,绿化范围不包括电子四路(亲,要垃圾桶就管要雁塔区要),这条路就这样成了一个“没娘的娃”。
一个小小的垃圾桶,成了两个相关单位之间你推我让的烫手山芋,不知是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了“无心之失”,还是错已铸就打死也不承认的大无畏精神在作祟,总之没人要说、也没人敢豪气地说一句“这事儿归我管”。一年过去了,路还是那条路,垃圾却不止是那些垃圾了。
在中国,针对“相关部门”有很多相关术语,例如“踢皮球”,和有关部门打过交道的人民群众应该都不陌生。当一个组织面对一些个体,踢皮球是一种 “战术”;而当一个组织面对另一个组织时,踢皮球也可以成为一种自保的策略。“相关部门”踢的这一脚好球,要是能组成个球队,说不定也有可能捧起大力神杯。既然上不了绿茵场,那不管怎么踢,都是无为,都是失职。
放在电子四路这条街面上,交警也许还值得给点个赞,虽说路口红绿灯还没装上,但每天早晚高峰都有一个瘦弱的交警在茫茫车海努力工作;虽说路口的交通事故还是隔三差五的发生,但电子眼早早的就装上了,有违章震慑看谁敢放肆。或者是红绿灯太普通,电子警察才更高大上?垃圾桶也太普通,哪天扔垃圾要刷卡收费了,想必相关部门们会争个头破血流。
而在西安,打不通的何止一条电子四路?而真正需要打通的也不仅仅是一条大马路。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我说说,您看看,有关部门呵呵,你懂的。
文末需要提及的是,今天是《就事论事》这个栏目的第100期,对于类似“100”这样数字的情有独钟由来已久,本计划让这“100期”显得更加独特、更有“百期范儿”。然而再一想,不妨延续前99期的风格,不盼承前,但求启后。对于西安这座城市来说,要面对的依旧很多,或者有好有坏,有衰有荣。《就事论事》也将随它一起,面对日出日落,兴衰相伴。在此,特别感谢《就事论事》爱好者的关注和点阅,蚍蜉撼树,自是不可为而为之,但能在路上遇到志同道合的小蚂蚁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下期再见。
文/曹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