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有消息称西安要对尾号限行了,一时间搞得大西安的人民好紧张,我虽然没有车,但也为此怄气导致晚饭食欲不佳。到了今天(9月3日),又有说法对此进行更正,说是在空气极重污染的情况才会限行,这个说法有点耳熟,去年就有提及,如果所言为真,那便证明有关部门其实也觉得对西安限行还不太成熟。
问题是,很多城市为什么喜欢拿限行来做文章呢?

1. 限行一定不是管理城市交通最好的办法,但一定是得罪人程度最轻、利益损失最少的办法。拿西安来说,限行被冠以“治污减霾”的名义,说起这个问题,排污的企业不能随便关吧?更不能随便大面积关吧?首先GDP要下滑,政绩要受影响;其次失业率增大,社会情绪会受影响;最后,虽然人们唾骂企业排污,但很多衣食住行还指望那些排污企业活呢!生产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处于被骂之,又不能废之的尴尬状态。思来想去,你是不是也觉得限行是伤害一方权益最小的?
2. 那么西安会彻底限行吗?窃以为凭目前西安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一定是会限行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因为限行代表着中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平均智商,也是标准配置。还是拿西安来说吧,它规划交通的能力不佳,布置运力的本事不济,铸成的失误又无人来担责,只能将错就错。正是因为积重难返,当下的管理者又没那么聪明,就只能变着法的来治理,在表面大作锦绣文章,以示自己并非碌碌无为。所以尽管如今规定了车不让人要罚,行人闯红灯要罚,但依旧治不了无序的根基。
在西安交通现在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情况下,限行限的越早,就证明管理者的水平不行,遇到这么一点问题就束手无策了。但怕就怕在,为“治污减霾”而限行是管理者一次机智的试水……(文/张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