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发布四方面若干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西安新闻 西安晚报 2023-12-29 06:49:50

  12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推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我市发布四个方面的“若干措施”,“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全市工作重心统一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首要任务上。“若干措施”既是单向重点推动的发力点,更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政策“组合拳”,将形成“乘数放大”效应,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推动科技创新

  实施《西安市加快推进

  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

  我市将强化硬科技对全市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双中心”建设,围绕“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创新生态化、产品产业化”推出加快硬科技产业化十条措施,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集聚—科技金融”全链条创新体系,催生以“硬科技”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支持企业规模化、高端化、终端化、集群化发展,让支柱产业“硬”发展、新兴产业“快”壮大、未来产业“敢”布局,把推动硬科技产业化的新路径“立”起来。

  聚焦推动工业发展

  实施《西安市促进

  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工业强则西安强,我市将立足产业现状,紧盯强市目标,直面发展短板,围绕“土地供给、资金保障、效率提升、体系建设”,推出“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实施工业精准招商”等十条措施。通过措施落实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激发企业活力,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园区承载,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

  实施《西安市推动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我市将聚焦“有为政府”牵引数字产业发展,通过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丰富应用场景,培育数字产业;通过发展智能终端产品、信息化服务向数据分析治理转型等,壮大优势支柱产业;通过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研转化效率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夯实数字底座、壮大核心产业、深化数实融合、完善数字治理和强化要素支撑加强政策激励,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助力实体经济倍增发展。

  聚焦创业投资发展

  实施《西安市支持

  创业投资发展若干措施》

  我市将大力支持各类创投机构在西安落户投资,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直接融资比重。按照“吸引机构落户—支持补链强链—支持科技创新—打造项目平台—推进创新开放—丰富退出渠道—支持‘双中心’建设—打造生态—评价机构—赋能产业”脉络全面规划,凝聚合力,发挥丝路科创基金产业园、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动创投行业更好地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发展。

  加力加速推进硬科技产业化

  我市出台《西安市加快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

  为给广大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我市制定出台《西安市加快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十条具体举措来推动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创新生态化、产品产业化。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若干措施将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出企业主体,突出创新赋能,突出需求导向,突出全要素支持。

  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支持新建和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李志军介绍,《若干措施》将支持“5+2”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新建和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支持其“沿途下蛋”,实现更好更多成果的转化应用。依托转化医学设施,加快分子诊断、分子影像等成果转化,助力生物医药、康养医疗产业发展。再比如,发挥先进阿秒激光研究优势,在激光器、精密制造、新材料、光伏等产业催生一批尖端产品。

  突出企业主体

  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企业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十条具体举措,每一条都和企业相关,每一条都在支持企业,核心就是要破解科技企业上不了规模、扩大不了市场的问题。

  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大产品应用场景供给,实施重大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解决企业有技术、有产品但没有应用机会的问题。推行“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政府首购首用,解决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验证、迭代和市场推广的问题。探索“校招企用”等模式,定制化培养急需人才,解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推出无形资产质押贷、技术交易信用贷、技术产权ABS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问题。

  突出创新赋能

  增强硬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若干措施》紧紧围绕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这个主题主线,增强硬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围绕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发展算力产业,支撑服务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我市支柱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子、超导、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机器人、氢能和储能、中子医疗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分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壮大一批技术前瞻性好、发展潜力大、成长速度快的硬科技企业,尽快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鼓励企业工艺革新、装备升级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对相关标杆示范企业分级分类予以支持。支持链主和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联盟、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培育、延展派生上下游企业。

  突出需求导向

  打通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之间的壁垒

  《若干措施》着力打通科技成果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的壁垒,强化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共建共享,将产学研深度融合覆盖到研发—中试—转化—孵化全过程,使科技成果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市场属性和转化属性。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人才引育灵活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共建中试转化平台(基地),面向社会提供技术优化、成果熟化、二次开发、小批量生产、性能测试等服务。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教合作联盟、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专业化孵化器等载体平台。

  突出全要素支持

  打造最优创新生态

  《若干措施》内容涵盖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集聚—科技金融”五个环节,制定相应保障措施,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人才需求、用地需求、配套需求等,着力打造最优创新生态。

  在科技人才方面,积极融入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战略布局,采取柔性引才、平台引才、项目引才等方式,引进领军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在科技金融方面,打造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 、PE、S基金、并购基金的创投基金生态链矩阵,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在土地供给方面,建立产业园区和企业用地需求清单,探索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弹性供地方式,保障企业扩能发展、产业快速集聚。

  树牢工业强市战略 持续激发企业活力

  我市出台《西安市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面对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西安打造国家“双中心”及“北跨”的需要,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市工信局局长李初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措施的出台是全力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整体运行较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我市提升1位,列第11名。在此形势下,市政府出台《西安市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主要目的就是树牢工业强市战略,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激发企业活力。

  强化工业用地保障

  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用地都给予保障,同时给下一步工业发展留足空间。主要有四个方面: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工业占比不低于20%;年度土地供应工业占比不低于1/3;现在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不能调整为其他用地;鼓励其他用地向工业用地调整。

  加快园区规划建设

  提升工业聚集区承载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聚集、互补、错位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围绕全市产业片区规划谋划工业园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等各种实体参与园区建设。

  降低工业用地成本

  缓解区县、开发区工业用地成本倒挂问题,通过财政补助调动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区县、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收入市级不再归集。二是其他用地市级归集部分主要用于工业发展。三是制造业用地项目享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优惠政策。

  实施工业精准招商

  系统加强工业招商引资工作,为工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包括两个方面:完善园区招商、龙头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协同发力的精准招商机制;制定区县、开发区年度园区土地整备、招商项目数量、投资规模的评估考核激励机制。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加大项目投资,同时支持从外地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对这些重大制造业项目实行市政府“一事一议”政策扶持。

  优化工业项目审批

  加快工业项目手续办理和建设速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二是工业投资项目土地、立项、文勘、环评、能评等审批手续优先办理,搭建项目落地的“绿波带路段”。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用市场带动企业扩大生产、快速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举办制造业精品巡展活动,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定期发布“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产品供应清单,促进协同发展;支持首台(套)在市政项目和国有企业先试先用。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鼓励以企业为核心建立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攻关;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提供科技服务工作。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区国有投资平台作用,支持工业项目建设。二是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金融支持。

  完善梯度培育体系

  提升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包括四个方面: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和重点产业链推进体系;建立“小升规”及梯队发展培育库,支持传统中小企业向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领航企业快速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出台全方位惠企奖补政策,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

  我市出台《西安市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我市出台《西安市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将如何进一步推动西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大数据局局长刘鑫表示,要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实现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西安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基础优势

  刘鑫介绍,西安市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基础优势。首先是数字基础设施强。我市拥有国家第13个超算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位列全国前列。其次是数字技术资源优。西安具有雄厚的科教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储备了一大批数字技术高层次人才,创新研发优势明显。同时,企业数字化活力足。法士特成功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工厂;陕鼓是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30家“数字领航”企业之一;从事数据分析与服务的独角兽企业美林数据,是全国信标委工业大数据的组长单位;西安可视可觉公司今年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WIPO全球奖;陕西恒盛集团开发了全国首家商品混凝土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核心产业“五上”单位1385家,占全部“五上”单位的13.1%,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重点发挥好“有为政府”的三个作用

  刘鑫表示,基于我市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要重点发挥好“有为政府”的三个作用。

  首先是发挥好引领作用,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我市将优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开展“拓网、强算、智联”三大行动,在加大“双千兆”网络、5G配套和IPv6规模部署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打造算力中心及服务平台,共同参与建设城市信息模型、物联感知等公共支撑平台。大力加强数字化治理,加快数据要素流通,推动政务和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共享开放,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数据衍生增值服务;打造“i西安”城市服务门户品牌,鼓励企业依托“i西安”创新应用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积极创新场景应用,面向社会开放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组织开展场景创新应用大赛,鼓励企业开发优质、高效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其次是发挥好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坚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抓”。一方面,全面增强科技支撑,促进支柱产业“硬”发展。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支持在第三代半导体、光子芯片等领域数字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龙头企业扩大产能,积极培育一批本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重点支持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基础软件企业发展,鼓励软件开发服务企业向数据分析、数据服务和数据运营方向转型。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快”壮大。围绕人工智能,支持打造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布局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等生产基地;围绕计算产业,支持国产PC及服务器的本地制造,实现以终端产品的规模生产带动产业链快速集聚和协同发展。

  还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加快数实深度融合的进程。工业数字化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建设数字、智能工厂(车间)。能源数字化方面,支持从事能源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发展,发展一批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文化数字化方面,鼓励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拓展消费场景、增加文化消费产品,比如支持多元化数字文创产品开发利用、虚拟现实等可穿戴产品在文化场景中的应用。支持多元化数字文化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建设,培育聚集一批数字文化创新企业。贸易数字化方面,重点支持跨境电商行业,通过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搭建电商人才培养平台等措施,支撑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

  为创投行业发展打造更加良好的生态

  我市出台《西安市支持创业投资发展若干措施》

  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致力打造资源供给平台;聚焦创新与开放;关注服务渠道畅通……新闻发布会上,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丽对《西安市支持创业投资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了解读。

  王丽表示,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这次我市制定出台的《若干措施》,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若干措施》共10条,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

  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若干措施》吸引和鼓励创投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在西安落户,凡落户的,给予管理机构落户奖励和房屋租金补助,对落户的国家级基金给予超额奖励。同时,着力打造基金聚集区,建立审批少、效率高、环境优的生态服务体系,在聚集区内开展基金注册便利化试点,为基金管理机构提供高效、便捷、顺畅的政务服务,方便落户,打开门让基金走进来。

  提高政府基金的投资和管理水平

  依托全市重点产业链,推动股权投资机构与“链主”“链上”企业合作设立基金。鼓励全市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与各类创投机构合作,发挥千亿基金集群效应,健全基金投资体系,提高政府基金的投资和管理水平,推动西安市经济发展和创新升级。

  致力打造资源供给平台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西安未来之星TOP100”和“西安龙门榜TOP20”评选机制等作用,为创投机构拓宽项目来源、为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依托丝路创投联盟、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建立创投机构与项目对接机制,支持创投机构更好地投资西安企业。

  聚焦创新与开放

  《若干措施》鼓励创投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投资规模给予奖励;另外,对投资机构进行业绩评价,按照其投资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进行排名、表彰。在开放创新方面,《若干措施》落实全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工作,引进境外优质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将海外优质资金“引进来”,支持创投机构对外开展产业并购。

  关注服务渠道畅通

  在金融服务方面,通过建立创投机构重点支持企业白名单、鼓励金融机构与创投机构合作开展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贷担联动等多种方式,为创投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通过推荐优秀创投人才进入地方领军人才库,推动我市高校和创投机构合作,引进和培育本土高端创投人才,打造创投人才发展新生态。在退出渠道方面,《若干措施》支持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开展基金份额托管、转让等业务,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并购基金、S基金,助力创投机构拓宽退出渠道;探索建立西安市已投企业项目库,对被投企业提供上市辅导培训服务,在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本版稿件由记者 马昭采写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市发布干部任免信息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