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要闻 陕西日报 2025-08-26 07:01:57
A1 A2 A3

  本报记者 赵茁轶 见习记者 周思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游人如织,西北大学出版社精品图书亮相上海书展,民族史诗音乐剧《我那长乐塬》弦歌初响……陕西正加快推动文化繁荣、文旅融合。

  “我们将引育并举壮大经营主体,打造热点消费市场,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8月23日,记者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看到许多身穿汉服的游客。唐风主题演出精彩纷呈,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盛唐的繁华。

  陕西热门景区游人如织,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转型、点燃消费热情、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引擎”。陕西文旅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4.6亿人次。

  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功融入时代潮流,为陕西文旅产业注入了强劲活力。文化IP的价值释放与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发展注入动能,并引领文化消费新趋势。《长恨歌》《延安保育院》《赳赳大秦》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实景演出,市场反响热烈。

  陕西正从文旅融合、消费升级、政策创新与数字革命、文物保护等多个维度发力,积极探索以文化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模式。

  在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绿黄橙红”的色块编码实时反映城墙的“身体状况”,工作人员根据屏幕上的监测数据与画面进行分析。

  “这是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涵盖了文保、文旅、应急、防汛四大业务模块。”西安城墙管委会文旅部负责人高衡说,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的搭建,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抢救式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

  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上布设了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与1300多个智能传感器。“空天地一体”的立体监测体系与AI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建模,提升结构病害趋势的预测准确率。

  西安城墙的数字化实践,是对“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生动诠释。陕西坚持以系统保护筑牢安全底线,全面加大文物资源的整体管控力度,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守护好文明的“根”,有助于传承文化的“魂”。

  8月16日,历时166天拍摄,改编自陈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同名电视剧《主角》,在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杀青。

  预告片中,忆秦娥从烧火丫头到秦腔名伶的成长经历、浓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陕西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让人眼前一亮,被赞“西安团队用大秦之腔,弘扬陕西文化”。

  “这部剧以大西北秦腔艺术的发展变迁为背景,极富艺术感染力,展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深远的文化视野。”陈彦说。

  文学陕军与西部影视珠联璧合,创作出大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佳作。长安画派、陕西戏剧、陕北民歌等文化品牌建设也齐头并进,这些“金字招牌”不断传承发展、革故鼎新,焕发新的活力。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坚持以文润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擦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等特色文化品牌,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陕西持续培育乡村戏曲大舞台、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等40个省级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全省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已由2021年的1.4次提升到2024年的3.47次,增长147.86%。

  “我们将持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群众满意的文化阵地,提供更多个性化文化服务,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陕西,正在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年1-7月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3万辆 同比增长25.5% 下一篇:陕西省农学会新增3个“科学家精神实践小院”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